[发明专利]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0397.8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庞建军;武应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凯众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8 | 分类号: | F16F7/108;B29C65/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471132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微孔 聚氨酯 缓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所述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为中空回转体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分段;所述分段为中空回转体结构,其中心轴中空,所述分段的外周面为波纹状;所述分段与另一分段的中空中心轴对齐,叠合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分段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至少两个分段的密度可不相同,将密度不同的所述至少两个分段组合形成一个缓冲块整体,以达到单一密度缓冲块不能满足的减震性能要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的制备方法,不增加产品设计、生产、装配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车辆、机械、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领域的缓冲减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
背景技术
微孔聚氨酯缓冲块具有弹性好、变形大,能吸收较大冲击和震动能量的优点,由于这种材料优异的阻尼性能,现已广泛用于汽车制造领域。微孔聚氨酯缓冲块受力时形变,当所述力发生变化时,微孔聚氨酯缓冲块会随力的变化发生不同的形变,在受力消失后微孔聚氨酯依靠其自身弹性恢复形状,因而能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在产品设计上,密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例如,当用于汽车减震时,微孔聚氨酯缓冲块能吸收汽车颠簸带来的振动,提高行车的舒适程度;若缓冲块密度小,则受力时产生的形变就大,吸收的振动就多,车辆的舒适度就高,但若缓冲块受力过大,而缓冲块密度不够大,则缓冲块很轻易地就能达到形变极限,无法吸收更多的振动,则相当于缓冲失效。
传统的微孔聚氨酯缓冲块是通过模具生产的一体式结构,缓冲块产品从结构上部到结构底部的密度一致,而在产品设计上单一密度的缓冲块往往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衍生出的常用解决方法是改变产品外部形状;然而改变形状的方法具有局限性,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性能需求,因此又衍生出了在缓冲块外部增加塑料加强环的解决方式,提高局部材料刚性,但增加加强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如工艺难度增加、加强环装配困难、易造成缓冲止位块割裂、塑料环断裂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缓冲块密度单一、受力变形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对方案,既能解决问题,又不增加产品设计、生产、装配的难度。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所述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为中空回转体结构,由至少两个分段组成;所述分段为中空回转体结构,其中心轴中空,所述分段的外周面为波纹状;所述分段与另一分段的中空中心轴对齐,叠合在同一轴线上,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至少两个分段的密度不相同。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分段具有至少一个平整接合面,一所述分段的所述平整接合面与另一分段的一全等的平整接合面全面接合,所述分段由此结合形成一个缓冲块整体。
所述至少两个分段的所述平整接合面通过胶黏剂或双面粘合板接合。
所述至少两个分段通过连接件接合。所述连接件可为柱体,所述柱体的两个面分别下凹形成凹槽,所述面与所述分段的平整结合面全等,所述分段以所述平整结合面一端装压至凹槽。
所述至少两个分段通过金属杆连接,所述金属杆穿过所述缓冲块的中空中心轴。
作为一个具体的实例,所述至少两个分段通过嵌合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嵌合结构即两所述分段的结构凹凸结合,凸出与凹进的部分相互嵌合,以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分段的密度的范围为0.3-0.7g/cm3;但对于所述密度没有绝对限制,其选择基于承载力与材料的许可变形,也就是静态力学变形曲线来决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段式微孔聚氨酯缓冲块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a.设计模具,分别生产各分段的生产坯料,一个所述生产坯料有至少两个相同分段;
步骤b.分别对所述生产坯料进行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凯众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凯众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3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