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干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电击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1028.0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兵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电压放电装置 导电装置 污泥颗粒 干化污泥 电击法 去除 电弧 导电性 残留金属 强电流 电击 气化 污泥 通电 移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除干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电击法,包括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所述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相对固定并保证所需要的间隔,污泥颗粒通过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之间的间隔进行移动,当含有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间隔时,由于导电装置的导电性和污泥中的重金属本身颗粒的质量很小,承受不住强电流的冲击,在电压放电装置通电的瞬间产生电弧使污泥颗粒中的重金属气化,即经过电击的污泥颗粒就去除了其中的残留金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干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电击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及处理率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剩余污泥大量产生的现象。目前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只有小部分进行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和建材利用等,大部分未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处置。剩余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由于不可降解,若未经有效处理处置而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持久性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目前我国干化污泥去除重金属还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目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去除干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电击法,包括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所述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相对固定并保证所需要的间隔,污泥颗粒通过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之间的间隔进行移动,当含有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间隔时,由于导电装置的导电性和污泥中的重金属本身颗粒的质量很小,承受不住强电流的冲击,在电压放电装置通电的瞬间产生电弧使污泥颗粒中的重金属气化,即经过电击的污泥颗粒就去除了其中的残留金属。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高压放电装置包括整流变压器、电晕机与或离子机。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均放置于皮带输送机上。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含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两层振动筛,上层的振动筛为放电层,下层的振动筛为导电层。
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描述,含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多层振动筛,所述振动筛网孔的直径大于污泥颗粒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高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将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干化污泥颗粒通过强电场的冲击,由于金属的导电性和污泥中的重金属本身的体积质量就很小,承受不住强电流的冲击,在通电的瞬间产生电弧而使之气化,从而去除了污泥颗粒中的残留重金属,此方法方便实施,去除重金属的效率高,使得不能回归的污泥变废为宝回归大自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去除干化污泥中的重金属电击法,包括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所述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相对固定并保证所需要的间隔,污泥颗粒通过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之间的间隔进行移动,当含有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间隔时,由于导电装置的导电性和污泥中的重金属本身颗粒的质量很小,承受不住强电流的冲击,在电压放电装置通电的瞬间产生电弧使污泥颗粒中的重金属气化,即经过电击的污泥颗粒就去除了其中的残留金属,所述高压放电装置包括整流变压器、电晕机与或离子机,所述电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均放置于皮带输送机上,所述含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两层振动筛,上层的振动筛为放电层,下层的振动筛为导电层,所述含重金属的污泥颗粒经过多层振动筛,所述振动筛网孔的直径大于污泥颗粒的直径。
本发明通过高压放电装置与导电装置将含有微量重金属的干化污泥颗粒通过强电场的冲击,由于金属的导电性和本身的体积质量就很小,承受不住强电流的冲击,在通电的瞬间产生电弧而使之气化,从而去除了污泥颗粒中的残留重金属,此方法方便实施,去除重金属的效率高,使得不能回归的污泥变废为宝回归大自然。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兵,未经李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1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