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及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2094.X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素英;孙信;顾鹏斐;臧传锋;戴家木;胡华;王任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南通威尔非织造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44 | 分类号: | A61L15/44;A61L15/46;D01D5/00;D04H1/4309;D04H1/492;D04H1/728;A61F7/03;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许洁 |
地址: | 226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水刺 药膜 发热 敷料 水刺加固 纺丝液 静电纺 自发热 基布 生产工艺 非织造工艺 非织造基布 有效地减少 布面 传统工艺 纺丝电压 工艺制备 基布表面 结合湿法 静电纺丝 湿法成网 纤维配比 粘胶纤维 可降解 竹浆粕 成网 耗能 烘燥 混入 热风 热敷 废弃物 喷射 纤维 加工 污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及其生产工艺,敷料包括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纯中药发热静电纺药膜,湿法水刺基布采用竹浆粕和粘胶纤维按6:4的纤维配比,依次采用先湿法成网、水刺加固、热风烘燥工艺制备而成,其布面密度达到40g/m2~60g/m2,将自发热药液混入纺丝液中,以静电纺丝的形式均匀地喷射到湿法水刺基布上,纺丝电压20KV,纺丝液给进率0.015ml/min,在湿法水刺基布表面形成紧密的发热药膜,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均为可降解型纤维,结合湿法成网、水刺加固等非织造工艺,有效地减少传统工艺加工中耗能大、废弃物多、污染重的现象;纯中药发热静电纺药膜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敷料的人体使用感和使用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及其生产工艺,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适用于医美、理疗领域。
背景技术
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目前市场上的敷料主要以棉纱类,无纺布类等敷料为主,对渗液较多的伤口吸渗能力较弱,而且没有抗菌能力,且纱布类的材料容易与伤口粘 连,基本上只能起到保护创口的作用,这类医用敷料更换时可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且由于外界环境所造成的温度因素,药物不能做到持续和可控,不易渗透伤口,急需出现一种敷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及其生产工艺,采用竹浆粕和粘胶纤维按6:4的纤维配比,对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后,先湿法成网,获得基布初样,再结合水刺工艺,对初样进行4~6道水刺加固,最后以热风工艺对加固后的敷料基布进行热烘燥,所制得的湿法水刺基布面密度达到40g/m2~60g/m2。其次,本发明发挥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和对急、慢性创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根据中医原理,筛选具有自发热、抗菌消炎、止血祛癖、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草药,将其有效成分融入静电纺丝液中。将湿法水刺基布作为接收面,将混有中医医理中能使皮肤产生温热感的自发热药液,以静电纺丝的形式,均匀地喷射到湿法水刺基布上,形成紧密的发热药膜/湿法水刺基布复合结构。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敷料包括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以及在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表面形成的纯中药发热静电纺药膜。
进一步的,所述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中竹浆纤维和粘胶纤维配比为6:4 。
进一步的,所述纯中药发热静电纺药膜,含有中医医理中能使皮肤产生温热感的自发热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中医医理中能使皮肤产生温热感的自发热药液,药液成分为纯的艾草/生姜提取液。
进一步的,将所述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作为静电纺丝接收面,将混有能使皮肤产生温热感的中药药液,混入静电纺丝液体系,以静电纺丝形式喷射到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上,从而在其表面形成纯中药发热静电纺药膜。
进一步的,所述湿法水刺非织造基布布面密度为40g/m2-60g/m2。
一种发热药膜的湿法水刺非织造自发热敷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湿法成网
将打完浆的竹浆纤维和称取好的粘胶纤维均匀混合搅拌,以防止纤维沉淀,将混合均匀之后的浆料注入储浆罐,液体质量浓度为0.1~0.3%,再由上浆泵送入湿法成网系统,通过斜网成形网形成纤维网。形成的纤维网初步负压脱水后转入水刺系统;
(2)水刺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南通威尔非织造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大学;南通威尔非织造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0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