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2197.6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0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蔡训儒;刘鹏;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00 | 分类号: | B05D7/00;B05D1/18;B05D5/00;B05D3/02;C25D3/22;C25D5/34;C25D7/06;C09D5/08;C09D15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锈乳液 金属零部件表面 金属零部件 镀锌层 烘干处理 电镀锌 防锈膜 浸涂 表面覆盖 耐腐蚀性 生产效率 固化 零部件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涉及零部件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所述金属零部件先表面进行电镀锌处理形成镀锌层;在所述镀锌层上以浸涂方式覆盖一层纳米防锈乳液;对纳米防锈乳液进行烘干处理形成纳米防锈膜。本发明通过金属零部件先进行电镀锌处理,然后以浸涂的方式在镀锌层表面覆盖一层纳米防锈乳液,最后进行烘干处理使纳米防锈乳液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固化成纳米防锈膜,提高金属零部件耐腐蚀性以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零部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锌是金属零部件常用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传统的电镀锌生产效率低、加工费用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传统电镀锌后,金属表面会存在凹坑,凹陷处电阻过大,水气渗入后,形成电位差,极易造成锈蚀。如要解决这一问题,常规做法是增加镀锌层厚度。而增加镀锌层厚度,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加工费用则大幅提升。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大幅提升镀锌金属部件的耐腐蚀性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金属零部件先进行电镀锌处理,然后以浸涂的方式在镀锌层表面覆盖一层纳米防锈乳液,最后进行烘干处理使纳米防锈乳液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固化成纳米防锈膜;经该方法处理后金属零部件,耐腐蚀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方法生产效率高,加工成本低,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通过金属零部件先进行电镀锌处理,然后以浸涂的方式在镀锌层表面覆盖一层纳米防锈乳液,最后进行烘干处理使纳米防锈乳液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固化成纳米防锈膜,提高金属零部件耐腐蚀性以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步骤一:所述金属零部件先表面进行电镀锌处理形成镀锌层;
步骤二:在所述镀锌层上以浸涂方式覆盖一层纳米防锈乳液;
步骤三:对纳米防锈乳液进行烘干处理形成纳米防锈膜。
优选地,步骤一中电镀锌流程依次包括:除油、水洗、酸洗、水洗、电解、水洗、镀锌、水洗、钝化再水洗;其中,电镀时间为30-60min,所述镀锌层厚度为1-3μm。
优选地,步骤二中纳米防锈乳液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羟乙酯、环氧树脂、去离子水、脱泡剂、消泡剂、分散剂、乳化剂经乳液聚合而成;所述的纳米防锈乳液能与金属产生强而有力的链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次,纳米防锈乳液能穿透并填充镀锌层的凹坑或蜂窝,形成平整的纳米抗腐蚀薄膜,使金属表面形成等电位差。纳米防锈乳液的双重作用,大大提升了金属的耐腐蚀能力。
优选地,步骤二中浸涂方式包括如下过程:首先将所述金属零部件完全没入纳米防锈乳液内保持5-10s;然后取出金属零部件放入转速800-1200r/min的离心机内,离心时间15-30s。
优选地,步骤三中烘干处理采用全自动烘干线烘干,温度120-150℃,烘干线长度8-12m,烘干时间5-8min;烘干处理后,纳米防锈乳液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固化成无色透明的薄膜;传统电镀方法中,镀锌层厚度约为5μm;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镀锌层可以做到1-3μm;纳米防锈乳液的存在,使得传统电镀时间及镀锌层厚度大幅降低,如此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表面处理成本。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纳米防锈乳液能与金属产生强而有力的链结,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同时,纳米防锈乳液能穿透并填充镀锌层的凹坑或蜂窝,形成平整的纳米抗腐蚀薄膜,使金属表面形成等电位差;纳米防锈乳液的双重作用,大大提升了金属的耐腐蚀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流叶片的喷涂方法及轴流叶片
- 下一篇:一种LED-UV的涂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