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缓冲隔膜复合型进排气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2504.0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波;欧阳建新;宋正义;李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F16K3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18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阀腔 主密封机构 复位机构 缓冲隔膜 进排气阀 螺栓 杠杆浮球 缓冲板座 缓冲机构 排气口处 微量排气 依次设置 防负压 浮球腔 缓冲腔 可重复 排气阀 缓冲 阀盖 阀体 固接 排气 连通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缓冲隔膜复合型进排气阀,包括通过螺栓固接组成主阀腔的阀体和阀盖,所述的主阀腔由阀体内的缓冲板座分为相互连通的浮球腔和缓冲腔,其特征在于,该排气阀还包括设置辅助复位机构以及在主阀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缓冲机构、杠杆浮球机构和主密封机构,所述的辅助复位机构与主密封机构连接,所述的主密封机构设置在主阀腔上部的排气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功能多样、同时满足可重复大量排气和微量排气、缓冲防负压、安全可靠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缓冲隔膜复合型进排气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复合式进排气阀很多,但大部分功能是大量排气加微量排气以及大量吸气,有的带有上缓冲功能,也有带有下缓冲功能,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大量排气是一次性的,一旦阀瓣关闭后排气只能靠微量小气口排气,如果发气量大于排气量,则造成管道中聚集许多空气。现在市场上也有气缸式排气阀,其实现功能只靠大口排气,但其缺点是空气关闭压力很低,初次通水排气不充分,且气缸内容易氧化结垢卡阻,导致阀门失效,另外由于没有微量排气功能,阀瓣会频繁开启,易卡到漂浮物造成大量漏水。
传统排气阀现在有两种:
其一,浮球杠杆式排气阀:优点使用广泛,工作性能良好,大量排气与微量排气都能满足;缺点口径最大只能到DN100,工作压力PN10,排气量小,没有缓冲功能,浮球杠杆与支架之间的连接销容易脱落;对于管径较小的输水管,管道充水速度应严格控制,尤其是平时的突然停泵,容易产生聚气爆管事故。
其二,浮筒式排气阀:优点有双排气口,分大量排气与微量排气,当阀体中有水时,浮球浮起堵住排气口,起到排气的目的,缺点无缓冲功能,大排气口大量高速排气时,由于气托作用不再排气,(除非再次停泵,管中产生负压才开启大排气口),对于大管径的管道和存气量大的管道,安装这种排气阀,不能有效防止爆管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下缓冲隔膜复合型进排气阀。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下缓冲隔膜复合型进排气阀,包括通过螺栓固接组成主阀腔的阀体和阀盖,所述的主阀腔由阀体内的缓冲板座分为相互连通的浮球腔和缓冲腔,该排气阀还包括设置辅助复位机构以及在主阀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缓冲机构、杠杆浮球机构和主密封机构,所述的辅助复位机构与主密封机构连接,所述的主密封机构设置在主阀腔上部的排气口处。
所述的主密封机构包括与排气口正对设置的阀瓣、安装在排气口处用以限位和防吹的阀瓣架以及用以与阀瓣实现密封的密封圈,所述的阀瓣的上轴与辅助复位机构连接,下轴与杠杆浮球机构连接,所述的阀瓣的下轴内设有连通浮球腔和外界大气的微量排气孔。
所述的辅助复位机构设置在排气口上方,包括上阀盖、固定在阀盖上的下阀体、第一弹簧和压板轴,所述的上阀盖和下阀体形成一腔体,该腔体通过膜片压板夹紧的膜片分为上部隔膜腔和下部空腔,所述的压板轴上端嵌设在上阀盖顶部的安装槽中,下端穿过膜片并开槽插入阀瓣的上轴,所述的第一弹簧设置在下部空腔内,其上端与膜片压板连接,下端与下阀体底部连接。
所述的杠杆浮球机构包括浮球、L形连接件、杠杆、嵌设在阀盖内的三通阀以及固定在浮球腔内壁上且底部带有通水孔的U型内胆,所述的浮球放置于U型内胆内,并且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顶部与L形连接件的密封部通过螺纹旋紧密封,所述的L形连接件在与阀瓣的下轴底面上微量排气孔的接触处设有用以密封的橡胶密封座,所述的杠杆长端与L形连接件的连接部通过第一销轴旋转连接,短端与三通阀的阀芯连接,且在支点处设置第二轴销形成杠杆结构,所述的三通阀三个气道分别与浮球腔、外部大气以及隔膜腔连通,用以实现隔膜腔分别与浮球腔和外部大气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流量系数阀体的流道口面结构
- 下一篇:利用空调四通阀改进的四管三通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