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车驱动转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2627.4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陈仕胜;马庆丰;候可为;田原;胡祝田;王彦博;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2D1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驱动电机 右驱动轮 左驱动轮 驱动 驱动转向系统 动力连接 驱动机构 转向系统 轮转 方向盘 驱动控制器 车体轴线 对称设置 物料成本 故障点 万向轮 申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叉车驱动转向系统,包括沿车体轴线对称设置的左驱动轮以及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上动力连接有用于驱动左驱动轮转动的左驱动电机,所述右驱动轮上动力连接有用于驱动右驱动轮转动的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叉车内的方向盘连接,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沿叉车前进方向后方设有与叉车固定连接的万向轮,本申请将方向盘直接通过驱动控制器连接,保证了叉车转向的稳定性,简化了叉车转向系统,降低了叉车转向系统的控制成本和物料成本,减少了故障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叉车驱动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叉车市场上的主流的前轮双驱电动车的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图1中的三支点叉车和图2的四支点叉车。其中三支点驱动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左右减速箱总成沿前桥中心线X布置于车身车体中心线Y左右对称的两侧,该组合为整机提供行驶驱动力。后转向轮7固定在转向机构8上,转向机构8布置在车体中心线Y上,转向机构仅进行对转向轮的转角输入,无驱动力输出。以上共同组成了传统三支点叉车的驱动转向系统,其工作原理为驾驶员通过方向盘9输入转角,转向控制器10接收到方向盘9输出的转角信号后向转向机构8发出转向指令,转向机构8旋转角度α并向驱动控制器输出实际转角信号,驱动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实时计算出左驱动电机3与右驱动电机4各自应控制的左驱动轮1的速度V1与右驱动轮6的速度V2,确保V1/V2=R1/R2的动态实时对应,后转向轮7为从动轮,速度V3随动,以此达到了所有车轮均绕图中瞬时转向中心O做圆周运动。左驱动轮1沿左轮轨迹U行驶,右驱动轮6沿右轮轨迹V行驶,后转向轮7沿后轮轨迹W行驶,这便是传统三支点叉车驱动转向系统工作原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驾驶员的转角需求本可以通过控制双驱动轮形成速度差的而直接定义转向中心,却要在转向与差速驱动之间多了一级转向轮及其执行机构与控制器,增加了控制成本与物料成本,且增加了故障点。
另对于图2中传统四支点双前轮驱动叉车驱动转向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转向执行机构8更为复杂,两个转向轮7(左转向轮与右转向轮)需要形成不同转角,传统的转向梯形结构具有不可避免的双轮转角误差,使得四轮无法始终都绕同一个转向中心滚动,进而造成转向偏差及转向轮磨损过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驱动转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叉车驱动转向系统,包括沿车体轴线对称设置的左驱动轮以及右驱动轮,所述左驱动轮上动力连接有用于驱动左驱动轮转动的左驱动电机,所述右驱动轮上动力连接有用于驱动右驱动轮转动的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左驱动电机、右驱动电机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叉车内的方向盘连接,所述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沿叉车前进方向后方设有与叉车固定连接的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驱动轮通过所述左轮边减速箱与所述左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驱动轮通过所述右轮边减速箱与所述右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驱动轮与所述右驱动轮同轴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设有一个,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车体中心轴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车体中心轴线两侧且关于所述车体中心轴线对称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为多滚筒圆周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