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及其泡沫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2792.X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2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董爱粉;张志平;张艳勋;张余贵;曹海燕;赵斌;牛保伦;薛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B01F23/235;B01F27/90;B01F27/92;B01F27/19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伟华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泡沫 工艺 管柱 及其 发生器 | ||
1.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体,具有上下延伸的用于与油井的油管连通的进气通道,内管体的上端与外管体密封连接;
外管体,外管体的外壁用于与油井的套管内壁形成供起泡液体流入的油套环空;
外管体具有处于内管体之外的第一管体,第一管体与内管体之间形成注液环空,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连通油套环空和注液环空,进液通道与注液环空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设定的距离以存储起泡液体,并形成阻止空气经进液通道逸出的液封空间;
气液混合器,外管体具有处于第一管体之下的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形成气液混合器的外壳,第二管体内设有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上端与注液环空连通,内管体的下端向下伸入气液混合腔,以用于将空气注入气液混合腔;
泡沫发生器,外管体具有处于第二管体之下的第三管体,第三管体形成泡沫发生器的外壳,第三管体内设有泡沫发生腔,泡沫发生腔上端与气液混合腔连通,下端具有出泡口,出泡口用于将发泡后的泡沫引入至地层;
第三管体内转动装配有转轴,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用于在气液混合体的流体压力带动下转动以对气液混合体搅拌并施加朝向出泡口的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气液混合腔的上端与注液环空之间设置有上盖板,上盖板固定在第二管体的内壁上,上盖板的上端具有向下凹陷的漏斗结构,漏斗结构包括上开口、下底面以及上开口与下底面之间的环形锥面,下底面的中心位置开有上下贯通的供内管体下端穿过以伸入气液混合腔的通孔,环形锥面上、靠近上开口处设置有多处上下贯通以连通注液环空与气液混合腔的过液孔,多处过液孔沿环形锥面的周向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泡沫发生腔的上端与气液混合腔之间设置有下底板,下底板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插槽,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装配在该插槽中,下底板上具有多处偏心布置且上下贯通的以连通泡沫发生腔与气液混合腔的流道,多处流道沿下底板的周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转轴的上侧设置有所述螺旋叶片,转轴上还设置有处于螺旋叶片之下的多处平面叶片,多处平面叶片位于同一圆周且沿转轴的周向均布,转轴上还设置有处于平面叶片之下的叶轮,平面叶片和叶轮用于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以对气液混合体进行发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泡沫发生腔的下端设置有底座,底座固定在第三管体的内壁上,底座的中心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插槽,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装配在底座上,底座上偏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以将发泡后的泡沫引入至地层的泡沫出口,泡沫出口形成所述出泡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泡沫驱工艺管柱,其特征在于:第一管体的侧壁上套装有朝外凸出设置的进液体,进液体设置有上下延伸的、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的进液孔,进液孔的开口朝下,进液孔内还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单向阀,用于避免进液通道与注液环空的下端之间的起泡液体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27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