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壳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4328.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6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黄显;魏红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麦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18 | 分类号: | H04M1/18;H04B5/00;H02J50/1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壳 传感器接口装置 硬件电路模块 传感器 感应电流 手机电池 手机 内嵌入式 无线充电 接收端 可更换 单手 套在 充电 电源 供电 发射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壳,属于传感器的技术领域。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接口装置可以随时更换传感器,单手既可以完成操作;本发明采用线圈对手机壳进行供电,无需配置电源,不用专门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壳。
技术背景
目前智能手机壳的核心部件(如具有检测功能的部件或硬件电路模块)一般都是不可以更换的,成型后的具有检测功能的部件或硬件电路模块就直接封装在手机壳的内部,一体化的手机壳没有办法更换零部件,如果有部件损坏那么手机壳本身就要全部扔掉,维修起来也十分的麻烦和耗时间。目前市面上普通的手机壳一般都是只有装饰作用,有智能功能的手机壳较少,同时可以更换智能硬件模块的手机壳几乎没有。
现有想要更换不同的智能检测功能就必须购买新的智能手机壳,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加大了成本,如果将所有功能全部一体化到智能手机壳中,更新换代的限制很大,同时智能手机壳的成本也会急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随时更换传感器、且可采用线圈进行供电的手机壳。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壳,所述手机壳可套在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外,所述手机内设有手机电池以及与手机电池连接且可发射感应电流的线圈;所述手机壳内设有内嵌入式的硬件电路模块、与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连接的传感器接口装置以及可更换固定在传感器接口装置内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设有接收所述感应电流的线圈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磁性物质,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磁性物质吸住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设有多个接口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内的卡扣件,每个接口内固定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由所述卡扣件固定在对应的接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固定多个接口的固定框架。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还设有设置在每个接口上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线路以及设置在每个接口下端且与固定在该接口内的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第二连接线路。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接口装置包括与硬件电路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线路、与硬件电路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一连接线路连接的第一分支线路以及与每个接口的第二连接线路连接的第二分支线路,所述第一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一分支线路连接,第二线路与每个接口的第二分支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口呈上下两排设置,每排设有多个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硬件电路模块还设有作为电流输入接口的主供电模块,通过主供电模块向硬件电路模块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手机还设有控制所述线圈开启的线圈开关。
进一步地,手机壳设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硬件电路模块和传感器接口装置设置在内表面内。
本发明通过传感器接口装置可以随时更换传感器,单手既可以完成操作,通过传感器实现手机壳的检测功能;本发明采用线圈对手机壳进行供电,无需配置电源,不用专门进行充电。本发明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进行设置,手机软件可以自动检测到传感器。手机壳与手机接触非常紧密,合理解决和规避无线供电和通信的长距离效果极差问题,供电效果和数据通信效果都非常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麦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麦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4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