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556.3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6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普达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49;A61K8/35;A61Q19/02;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051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二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作用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包括高良姜素、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烯‑3‑庚酮、(5R)‑5‑羟基‑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山柰酚‑4′‑甲醚、氢高良姜醇和(5R)‑5‑羟基‑1,7‑二苯‑3‑庚酮。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抑制黑色素能力强、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不容易过敏的优点,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人体最大器官-皮肤的重要保护物质,可保护皮肤免遭紫外线的损伤,但黑色素代谢异常会引起黑色素瘤、色斑等色素沉着症,影响广大爱美人士的身心健康。
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一种致密的高分子量棕色色素,浓度越高颜色越深,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偶尔也可见于真皮层。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关键酶,L-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下经历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等中间体才能转化为真黑色素,因此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此外,抑制黑素细胞增殖、抑制黑色素转移、清除自由基也是重要的减少黑色素的途径。
中药是创新药物的中药源泉,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从传统中药中开发具有美白作用的产品相比于过氧化氢、氯化氨基汞等传统美白剂,具有好的安全性、接受性。目前,从中药中发现的具有美白的产品有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对苯二酚、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等,然而现有中药美白物质均存在一定缺点,例如:曲酸的稳定性较差,对光、热较敏感,而且易与金属离子螯合,容易氧化、变色;对苯二酚可能引发“白斑”现象,并可导致过敏;维生素C稳定性差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安全、高效的的美白化妆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不容易过敏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具有美白作用、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不容易过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包括二氢高良姜醇、(5R)-5-羟基-1,7-二苯-3-庚酮、高良姜素、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烯-3-庚酮、(5R)-5-羟基-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和山柰酚-4′-甲醚。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良姜素15-25%、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烯-3-庚酮10-20%、(5R)-5-羟基-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10-20%和山柰酚-4′-甲醚15-30%。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组分:氢高良姜醇和(5R)-5-羟基-1,7-二苯-3-庚酮。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高良姜醇15-30%和(5R)-5-羟基-1,7-二苯-3-庚酮10-20%。
优选地,所述的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二氢高良姜醇15-25%、(5R)-5-羟基-1,7-二苯-3-庚酮15-20%、高良姜素15-20%、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4-烯-3-庚酮12-15%、(5R)-5-羟基-1-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15-20%、山柰酚-4′-甲醚15-25%。
一种具有美白作用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高良姜粉碎,加80-95%乙醇提取,得到提取液;
浓缩,过滤,用D101大孔树脂吸附;
再依次用水、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后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普达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普达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5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