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故障跳闸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610.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易东;李群湛;解绍锋;郭锴;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B60M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化铁路 at 供电 系统故障 跳闸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故障跳闸的控制方法,属于交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在AT段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牵引差动保护装置向联跳装置发送联跳命令;联跳装置收到联跳命令后判断在时间段Tm内过渡区是否有取电列车;若该时间段Tm内过渡区有取电列车,则联跳装置控制与电流互感器连接的断路器立即跳闸;若该时间段Tm内过渡区无取电列车,则联跳装置收到联跳命令后保存命令并进入待命状态。因此,本发明在接触网发生故障时,对过渡区跳闸进行控制,避免列车带电进入无电区造成拉弧烧损接触线与列车从非故障段驶入故障段时造成二次短路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流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的AT供电方式相比直接供电方式有着更强的供电能力和更长的供电臂长度,可以减少电分相和无电区,供电能力和技术优势突出。因此,我国高速和重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广泛采用AT供电方式,但该方式的供电系统结构复杂,任一部件故障都将导致系统故障,是典型的串联系统,一定程度“捆绑”了系统的可靠性,限制了系统的灵活性。为此,以AT段为最小供电单元,在AT所出口的接触网上设置两个分段器,其中间设置接触网过渡区,可以实现牵引网故障的分段切除,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目的。
可以用最简单的过渡区主结线及其操控方法来避免AT分段切除后,列车从非故障段驶入故障段时其受电弓将非故障段接触网与故障段接触网短接而造成新的短路事故和列车带负荷进入无电区造成的拉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故障跳闸的控制方法,它能有效地解决在接触网发生故障时,对过渡区跳闸进行控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所述电气化铁路AT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三个AT所、接触网T、钢轨R和负馈线F,每个AT所均分别与接触网T、钢轨R和负馈线F相连接,两个相邻的AT所之间的接触网T、钢轨R、负馈线F统称为一个AT段,所述三个AT所按照行车方向分别记为AT所一AS1、AT所二AS2、AT所三AS3;每个AT所在各自出口的接触网T上分别设置两个分段器且在两个分段器之间的区域称为过渡区;在每个AT段装设牵引网差动保护装置,在每个过渡区设置联跳装置,各个牵引网差动保护装置和各个联跳装置均分别通过光纤通道进行信息指令传输;在AT所一AS1在所辖接触网T的出口上分别设置第一左分段器FD1a和第一右分段器FD1d且所述第一左分段器FD1a和第一右分段器FD1d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一Ta1;在AT所二AS2在所辖接触网T的出口上分别设置第二左分段器FD2a和第二右分段器FD2d且所述第二左分段器FD2a和第二右分段器FD2d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二Ta2;在AT所三AS3在所辖接触网T的出口上分别设置第三左分段器FD3a和第三右分段器FD3d且所述第三左分段器FD3a和第三右分段器FD3d之间的区域为过渡区三T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