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采样回转机构的扭矩有限元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5855.7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骆海涛;李玉新;富佳;武廷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巨智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采样 回转 机构 扭矩 有限元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采样回转机构的扭矩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采样器的初始模型,并将初始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刚性构件和柔性构件;在LSDYNA中,根据DEM离散元方法建立土壤模型;在采样器初始模型的基轴转轴质心位置建立刚性转轴,使刚性转轴与基轴同轴线;在LSDYNA中,采用同轴线的弹簧阻尼单元连接刚性转轴与基轴,设置弹簧阻尼单元的弹簧属性和扭转属性,设置工况参数,计算得出仿真结果。本发明可实现对对称回转机构采样的优化设计,针对微重力环境中空间采样机构进行过程仿真,提高了机械的可靠性,确保了任务的完成,给空间采样机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空探测仿真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间采样回转机构的扭矩有限元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深空探测是研究行星演化和形成规律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小行星的样本是蕴藏这些信息的重要载体。小行星是46亿年前太阳系初期形成的行星体,内部蕴含了大量太阳系早期形成和演化的信息,同时小行星含有丰富的贵金属及稀有元素,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行星表面基本都是微重力环境,在小行星表面实行长期采样无法实现,采样过程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可能会将采样机器推离小行星,这一特征使得合理的设计,优化机械结构是任务成功的必要保证。另外,小行星距地球遥远,且目前的技术水平限制了探测器所带燃料的质量,所以取样系统还应轻型化和小型化。
空间中的机械器件能否正常运行是空间任务成功的关键所在。由于将器件带上空间的成本巨大,而且对其重量的控制也相对严格,所以在设计时,合理的型号选择显得十分重要。电机是机器的重要动力来源,电机型号的选择对于空间探测任务至关重要。由于无重力的太空实验环境难以在地球模拟,空间中的运动预测主要通过运动仿真的方法进行验证。现阶段的扭矩仿真多为线性动力学方法,求解过程简化,对于结果的精度有所影响。扭矩的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方法能够提供更可靠设计建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采样回转机构的扭矩有限元仿真方法,用于预测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中回转机构的扭矩,作为空间装备设计的重要设计指标与优化目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间采样回转机构的扭矩有限元仿真方法,
步骤1:建立采样器的初始模型,并将初始模型导入HYPERMESH进行网格划分,并设置刚性构件和柔性构件;
步骤2:在LSDYNA中,根据DEM离散元方法建立土壤模型;
步骤3:在采样器初始模型的基轴转轴质心位置建立刚性转轴,使刚性转轴与基轴同轴线;
步骤4:在LSDYNA中,采用同轴线的弹簧阻尼单元连接刚性转轴与基轴,设置弹簧阻尼单元的弹簧属性和扭转属性,设置工况参数,计算得出仿真结果。
所述采样器的初始模型为对称回转机构,包括基轴和毛刷,基轴为两根,在基轴外表面上均布圆柱体毛刷,且两根基轴之间的毛刷交错排布。
所述土壤模型为根据月壤的材料参数建立,粒子大小范围为4~25mm。
所述刚性转轴采用壳单元建立,刚性转轴的直径小于基轴直径,位移与基轴同步,转速为预设采样转速。
所述刚性构件为基轴。
所述柔性构件为毛刷。
所述工况参数包括:下降速度,刚性转轴的转速,重力加速度,材料属性,厚度属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针对空间采样机构的非线性动力学扭矩仿真方法,给空间采样机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58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