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586.6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趁;王雨华;曹国艳;齐金峰;张红霞;苟祎;范汝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7/04;A01G2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柴明英;梁永芳 |
地址: | 65020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勐腊毛 麝香 幼苗 无土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涉及无土培育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包括播种步骤和培养步骤;其中,所述播种步骤:将勐腊毛麝香种子播种在培养基上;所述培养步骤:先在第一光照强度下对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再在第二光照强度下对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进行生根处理,得到勐腊毛麝香幼苗;其中,第一光照强度为15‑22μmol·m‑2s‑1;第二光照强度为300‑700μmol·m‑2s‑1。本发明主要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萌发一致、长势旺盛、根系发达的勐腊毛麝香幼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土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勐腊毛麝香(A.buchneroides Bonati)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广泛用于治疗感冒、驱避昆虫,且具有诸多药用价值。勐腊毛麝香在大田种植过程中,由于其种子极小(种子长度约为1mm,千粒重约0.05g,肉眼难以观察到),所以获得长势一致的粗壮幼苗十分困难。目前,在勐腊毛麝香的研究中,针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十分有限,尤其是如何获得萌发一致的粗壮幼苗的条件尚属空白。
现有相关技术研究了温度对勐腊毛麝香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该技术的研究发现:(1)勐腊毛麝香种子的最低萌发温度为20℃,最高萌发温度为40℃;最适萌发温度为30℃;(2)在最适萌发的温度下,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萌发时滞和萌发历时最短,小苗的根最长,冠根长度比最大;(3)变温处理的效果远不及恒温处理的效果。
但是,上述现有相关技术仅报道了种子萌发(露白)时的温度,后期长势也未见报道。并且,本发明的发明人重复上述现有相关技术的报道实验方案后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幼苗后期生根弱,基本无侧根萌出,子叶出土不一致,真叶萌出历时长,子叶萌出30天后未见真叶萌出,无法得到长势一致的粗壮幼苗;具体缺点主要为萌发历时长、出苗不整齐、后期长势弱(仅一主根,分根弱,分枝少)。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粗壮的勐腊毛麝香幼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勐腊毛麝香幼苗的无土培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播种步骤:将勐腊毛麝香种子播种在培养基上;
培养步骤:先在第一光照强度下对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再在第二光照强度下对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进行生根处理,得到勐腊毛麝香幼苗;
其中,所述第一光照强度为15-22μmol·m-2s-1;第二光照强度为300-700μmol·m-2s-1。
优选的,在所述培养步骤中:所述催芽处理的温度为25-35℃;和/或所述催芽处理的时长为5-8天。
优选的,在所述培养步骤中:所述生根处理的温度为25-35℃;和/或所述生根处理的时长为7-10天。
优选的,所述第二光照强度为450-500μmol·m-2s-1;和/或
在所述催芽处理时,采用第一光源照射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在所述生根处理时,采用第二光源照射所述培养基上的勐腊毛麝香种子;其中,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均选用冷光源;优选的,所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均选用LED冷光源。
优选的,所述播种步骤包括:
分散步骤:使多个待播种的勐腊毛麝香种子分散在放置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草莓有机种植工艺
- 下一篇:一种加工葛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