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谐波综合责任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6982.9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8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常潇;赵军;杨赟磊;赵兴泉;刘致诚;张世锋;李慧蓬;韩俊玉;李胜文;张敏;刘翼肇;王锬;樊瑞;肖莹;徐永海;刘子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地址: | 030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层次 模糊 综合 评判 谐波 责任 评估 方法 | ||
1.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谐波综合责任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各次谐波电压电流责任和谐波总畸变责任,
A1、各次谐波电压电流责任计算
将系统侧和用户侧等值成诺顿等效电路图,由叠加原理可得系统侧和用户侧在公共连接点PCC贡献的电压和分别为
和分别表示系统侧和用户侧等效谐波电流源,Zs和Zc分别表示系统侧和用户侧等效谐波阻抗,和表示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h表示h次谐波;设定cosθU1和cosθU2分别为和与之间的夹角,则系统侧和用户侧承担的谐波电压责任分别为
系统侧和用户侧在PCC点贡献的电流分别为
系统侧和用户侧承担的谐波电流责任分别为
式中cosθI1和cosθI2分别为和与之间的夹角;
A2、谐波总畸变责任计算
系统侧造成的谐波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为
式中THDu为PCC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Upcch为PCC处第h次谐波电压有效值;n为PCC处所含的最高谐波的次数;UH为谐波电压含量;
用户侧造成的谐波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为
总谐波畸变责任为系统侧或用户侧造成的谐波畸变率与总畸变率的比值,则系统侧电压总谐波畸变责任为
用户侧电压总谐波畸变责任为
系统侧造成的谐波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为
式中THDi为PCC处谐波电流总畸变率,Ipcch为PCC处第h次谐波电流有效值;n为PCC处所含的最高谐波的次数;IH为谐波电流含量;
用户侧造成的谐波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为
系统侧电流总谐波畸变责任为
用户侧电流总谐波畸变责任为
B、基于层次分析确定电压电流评估指标权重,
B1、将电压电流评估指标权重分为“超标权重”和“非超标权重”,其中超标权重又分为“电压电流超标权重”、“电压超标权重”和“电流超标权重”;
B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超标权重”与“非超标权重”计算方法
以谐波电压责任、谐波电流责任、谐波电压总畸变责任和谐波电流总畸变责任为一级指标,分别对应下文中下标的1到4,采用层次分析法,首先对这4个责任指标进行排序,然后对相邻序号的两个指标两两比较,得到比较后对应的标度值,最后得到一个4×4的判断矩阵W为
tij为标度值,在“非超标”情况下,认为电压和电流责任指标同样重要,即标度值取1;
当“电压超标”或“电流超标”时,即当谐波电压总畸变率(或电流允许值)超出谐波限值时,根据超标的严重程度可以认为电压指标比电流(或电流比电压)指标稍微、强烈、明显或绝对重要;标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经典标度1-9值标度;
当“电压电流超标”超标情况下,若超标程度相差不大,可认为电压和电流责任指标同样重要,即标度值取1;若超标程度相差很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稍微、强烈、明显或绝对重要对应的标度;
在得到判断矩阵W的基础上,计算指标i的权重Wi为
式中aij为W的i行j列元素;
C、基于层次分析和谐波含有率确定各次谐波权重,对各次谐波指标按谐波次数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对相邻序号的两个指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
式中b为矩阵的维数,tij为标度值,其表示相邻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谐波含有率高的谐波应负有更高的责任,以谐波含有率的比值作为标度,即
式中HRUm和HRUn分别表示为m和n次谐波的谐波含有率;在得到判断矩阵W的基础上,计算指标i的权重Wi为
即获得各次谐波矩阵,式中aij为W的i行j列元素;
D、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谐波电压总责任、谐波电流总责任和谐波综合责任,包括:
D1、建立谐波综合责任指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D11、获得子指标谐波责任评判矩阵将因素集U按谐波电压责任、谐波电流责任、谐波电压总畸变责任和谐波电流总畸变责任分成4个子因素集{U1,U2,U3,U4},一级权重分配为A=[a1,a2,a3,a4],即电压电流指标权重分配;
D12、对每一个因素集Ui,分别做出谐波责任评估,评估集为V={v1,v2},v1和v2分别代表系统侧和用户侧的谐波责任,其中Ui中各因素相对于V的权重分配是Ai为二级指标权重,为各次谐波电压责任权重,为各次谐波电流责任权重;则得到的一级评判向量
由于U3和U4为总畸变指标,故没有各次谐波子指标即没有二级指标,所以i=3,4;
D13、将每一个Ui看作一个因素,记为K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于是得到二级评判向量
B=A·R=[b1,b2]
D2、根据K的单因素评判矩阵R和二级评判向量B可得谐波电压总责任、谐波电流总责任和谐波综合责任的评估结果矩阵分别为
B1=[b11,b12]
B2=[b21,b22]
B=[b1,b2]
矩阵中第一个元素代表系统侧谐波责任,第二个元素代表用户侧谐波责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69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测机器人
- 下一篇:基于图像识别的座舱显示系统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