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7307.8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7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嬿蕾;闫仁宝;王巨丰;张奇星;庞智毅;张清河;唐佳雄;孟伟航;王国锋;杨倩颖;李心如;彭斐;骆耀敬;王锟;吴敏;段小嬿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嬿蕾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9/00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冲 熄灭 电弧 等离子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属于引弧灭弧技术领域,包括若干个反冲单元,若干个反冲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反冲单元设置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本结构可以提升防雷装置安全能力,因为它是通过阻断电弧注入实现的。防雷装置的空气介质的可恢复性,消除了“硬”短路的可能,因而,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能力;装置灭弧能力的提升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短路发生的概率,在各种自然界扰动之前,所有闪络点都能有效的终止,电力系统发生恶性突变之前,消除它,防雷的性价比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弧灭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架空输配电线路、变电站和发电厂等区域雷击事故频繁,由雷击造成的事故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巨大的影响。电力设备中包含了断路器灭弧和防雷器灭弧等,断路器灭弧中常用的SF6气体用作灭弧气体,防雷器灭弧包括了固体灭弧和气体灭弧。
气体灭弧主要是利用气体作用于电弧并使其熄灭,也称为吹弧。气体灭弧中包含了外能式气体灭弧和内能式气体灭弧。其中内能式气体灭弧是利用雷电或工频的自身能量作用于电弧,主要分为热膨胀灭弧和压缩灭弧两种,热膨胀灭弧主要是在防雷器中设计多个金属电极,两两电极之间为空气小间隙,当电弧击穿空气小间隙之后,利用工频续流能量烘烤加热空气小间隙中的气体,使其产生热膨胀并作用于电弧实现横吹,在工频续流过零点时熄灭电弧。压缩灭弧是在防雷器中设置多个压缩管道,压缩管道中设置一个金属电极,当冲击电弧进入压缩管道后,使电弧被大尺度压缩,利用内外压力差和温度差在喷口出形成电弧压爆效应,同时产生喷射气流作用于电弧断口处,实现纵吹。而两两压缩管道之间又增加了三通管道,三通管两端设置金属电极,来冲击电弧进入三通管道后,产生横向喷射气体作用于电弧,实现横吹。纵吹与横吹相互结合,再加上压缩管道和三通管道间的空间结构设计,使电弧形成多断点压爆,并喷射,从而在冲击电弧阶段或工频续流早期熄灭电弧。
灭弧防雷器中由于电弧运动轨迹均是按照同一个方向进行,所以电弧的整体能量均沿着运动轨迹流过气体灭弧防雷器,此时就存在着通流能力有限的问题。同时,现有压缩灭弧管内的金属电极封堵在管内中间部位,压缩管内电弧前半段反冲,后半段电弧加速,灭弧效率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使电弧在每个反冲管内均为全程反冲,从而提高灭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
一种多管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结构,包括若干个反冲单元,若干个反冲单元首尾依次连接,反冲单元设置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
首尾依次连接即为封闭端和不封闭端的连接,其中,每个反冲单元均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结构,使得每个反冲单元均能构成反冲的基础单元结构。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弹性形变,电弧等离子体在进入反冲单元的入口时,首先物理形状发生改变,由粗电弧变成了极细的电弧,径向压力转成轴向压力,由于狭管反冲效应,在电弧反冲时喷出速度会加快。电弧温升效应加剧,电弧变细后,电弧横截面积减小,根据公式电弧电阻会大幅度上升。由于雷电弧在实际经验工作中常作为恒流源,根据公式W=∫I2×RΔt可知,尽管冲击时时间仅有几微秒,但整体能量会增强,反冲管内敛性温度会升高。压爆效应急剧增加,当温度的逐步升高使得电弧积累性的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压爆效应,使电弧喷射力度更大。
进一步地,反冲单元与反冲单元通过设置接闪线连接,所述接闪线一端连接在反冲单元封闭端,另一端连接另一个反冲单元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若干个反冲单元均包括引弧组件、反冲管和接闪组件,所述引弧组件开口设置在反冲管的一端,所述接闪组件封闭设置在反冲管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嬿蕾,未经王嬿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固相气流多段同步灭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