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支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7505.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厚兴平;高旭;胡志强;刘长江;朱颂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黄靖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混凝土 护栏 施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支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外模、内模、外模顶升支架、内模顶升支架,所述外模固定在外模顶升支架上可随外模顶升支架上下运动,所述内模固定在所述内模顶升支架上可随内模顶升支架上下运动,所述内模和外模底部采用对拉丝杆固定,上端采用拉杆固定,所述内模顶升支架上方固定纵梁,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顶端延伸至外模上方,横梁上开孔安装限位销,限位销下端与外模上端采用螺栓连接,通过限位销保证内外模移动过程中无相对位移。本发明操作简便,不需要其它机械配合,拔出各节模板间的销轴,利用顶升支架顶起模板,在护栏内侧即可人工推动模板,移至下一跨施工,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撞护栏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支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桥梁防撞护栏施工中,护栏模板的安装和拆除都需要使用吊车,而吊车的工作半径有限,需要不断移位才能满足施工要求,这就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模板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在安装外侧模板的连接螺栓和对拉拉杆时,需要作业人员在护栏外侧临空作业,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不需要其它机械配合,拔出各节模板间的销轴,利用顶升支架顶起模板,在护栏内侧即可人工推动模板,移至下一跨施工,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的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支模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现浇混凝土防撞护栏支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外模、内模顶升支架、外模顶升支架,所述外模固定在外模顶升支架上可随外模顶升支架上下运动,所述内模固定在所述内模顶升支架上可随内模顶升支架上下运动,所述内模和外模底部采用对拉丝杆固定,上端采用拉杆固定,所述内模顶升支架上方固定纵梁,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顶端延伸至外模上方,横梁上开孔安装限位销,限位销下端与外模上端采用螺栓连接,通过限位销保证内外模移动过程中无相对位移。
进一步,所述外模顶升支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中部通过支杆转轴交叉铰接在一起,外模固定在所述支杆转轴的端部,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顶部内侧分别固定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旋转把手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底部分别固定连接行走轮。
进一步,所述内模顶升支架包括底部的剪叉式升降台,所述剪叉式升降台底部固定连接行走轮,升降台上部升降板上固定连接两根纵梁,所述内模固定在升降板的侧边,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的顶部,端部延伸至外模上方,所述横梁端部设有通孔安装限位销,所述外模外侧固定连接限位销安装座,所述限位销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横梁端部通孔同轴心的插孔,限位销依次穿过横梁端部的通孔和插孔后用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外模外侧底部等间距均匀开孔并固接螺帽,内模底部相同位置处均匀等间距分布拉杆孔,对拉丝杆从内模底部穿入拉杆孔,至外模拉杆螺帽处,旋转拉杆,使丝杆拧入螺帽再拧紧内模端的螺栓,完成底部对拉丝杆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内模和外模顶部固接顶部拉杆支撑,所述内模和外模顶部通过顶部拉杆固定相对位置。
进一步,所述内模包括内模上本体和内模下本体,所述内模上本体和内模下本体通过内模转轴铰接。
进一步,所述外模外侧还设有固定销和角形限位轨道,所述固定销为“L”形,固定销插入在边梁翼板边缘钻的孔中,所述角形限位轨道外侧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固定销安装在所述半圆形凹槽中,外模顶升支架安装在角形限位轨道内侧。
进一步,所述外模一端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上模板连接销轴孔和下模板连接销轴孔,另一端竖直方向设置中间模板连接销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