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小干扰RNA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7696.4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高琳;邱俊莹;洪马林;邹畅;周文斌;肖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A61K31/7088;A61P35/00;A61P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肖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ktn1 治疗 乳腺癌 干扰 rna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小干扰RNA及其应用。所述小干扰RNA的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与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的至少一种。该小干扰RNA通过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KTN1基因,从而下调该KTN1基因的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能力,最终改善或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小干扰RNA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最常见的女性癌症之一,在中国,患有乳腺癌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比西方女性要早,新诊断的乳腺癌病例占全部癌症的12.2%。约81.4%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会进行化疗,然而5年内化疗导致的乳腺癌转移复发也逐年升高。TNBC是乳腺癌分型中最为恶性的一种,由于TNBC细胞表面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至今仍无有效靶点药物被应用,致使TNBC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升高。
转移复发是导致TNBC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首先,TNBC能够进行临近组织浸润。乳腺上皮细胞会经历EMT,这是一种高度协调的转录程序,最早在胚胎发育中发现,与细胞骨架重塑、细胞基底外侧极性缺失及细胞与细胞间溶解等相关。其中,Slug、Smad、Snail、Twist及TGF-β等基因参与了这一过程,导致TNBC细胞扩散至临近组织器官;此外,TNBC也可通过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转移存活,导致细胞黏附增加,引起乳腺癌细胞在远处器官定植。TNBC的患者被诊断后两年由于EMT而导致的局部侵袭、血管外渗及远端存活定植致使患者癌症转移复发,再次应用化疗药物会使患者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深入探索TNB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新型靶点药物,对TNBC患者进行个体化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KTN1是一种膜受体蛋白,定位于14号染色体q22.1上,分子量为120KD和160KD。KTN1多数定位在内质网膜上,少量存在于线粒体中。KTN1能够通过招募黏着斑,参与内质网的延伸;也可通过与驱动蛋白(Kinesin)相互作用,增加线粒体代谢功能。KTN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许多对于KTN1在肿瘤中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比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KTN1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目前无研究报道。同时,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尚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小干扰RNA及其应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小干扰RNA,所述小干扰RNA的序列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与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干扰RNA包括至少一个锁核酸分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小干扰RNA在制备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小干扰RNA靶向下调乳腺癌细胞中KTN1基因表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疗乳腺癌药物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干扰RNA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与侵袭能力。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靶向KTN1治疗乳腺癌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上所述的小干扰RNA与可药用载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药用载体包括糖、聚胺、氨基酸、肽、脂质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76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