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8502.2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计建炳;韦一;谢家乐;唐济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84 | 分类号: | C10J3/84;C10K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罩 熔盐 焦油 升气管 生物质热解气 反应器 脱除 生物质气化装置 熔盐液 齿缝 排气 加热保温装置 圆周均匀间隔 催化裂解 顶部内壁 高导热性 高稳定性 内部底壁 熔盐体系 常规的 出气管 出气口 裂解气 次热 等高 裂解 相通 替代 | ||
1.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气化装置、内部盛有熔盐的熔盐泡罩反应器(10)、设置于熔盐泡罩反应器(10)上的出气管(3)以及用于对熔盐泡罩反应器(10)进行加热的加热保温装置,所述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部底壁固定设置有泡罩升气管(11)和泡罩(12),所述泡罩升气管(11)顶端位于熔盐液面以上,泡罩(12)设置于泡罩升气管(11)外侧且泡罩升气管(11)顶端与泡罩(12)顶部内壁之间设有空隙,所述泡罩(12)下部沿圆周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等高的排气齿缝,且所述排气齿缝位于熔盐液面以下,所述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出气口与泡罩升气管(11)相通,生物质气化装置排出的气体通过泡罩升气管(11)流入熔盐液面与泡罩(12)之间的气体空间内后,再进入熔盐内部并经泡罩(12)下部的排气齿缝鼓泡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熔盐泡罩反应器(10)下方的气体缓冲罐(9),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可对气体缓冲罐(9)和熔盐泡罩反应器(10)进行同时加热,所述泡罩升气管(11)底端从熔盐泡罩反应器(10)底部伸出并与气体缓冲罐(9)顶部通接,所述气体缓冲罐(9)上设置有焦油气进气管(1)以及用于通入O2或N2的辅助进气管(2),气体缓冲罐(9)通过所述焦油气进气管(1)与生物质气化装置的出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包括加热夹套(4)、保温层(5)以及空气隔热层(6),所述熔盐泡罩反应器(10)侧部外侧和气体缓冲罐(9)侧部外侧一并依次套接有所述加热夹套(4)、保温层(5)和空气隔热层(6),以便同时对熔盐泡罩反应器(10)和气体缓冲罐(9)进行加热保温;所述熔盐泡罩反应器(10)顶部和气体缓冲罐(9)底部均设置有保温层(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热电偶(7)和第二热电偶(8),所述第一热电偶(7)的测温端伸入至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部的熔盐内,所述第二热电偶(8)的测温端伸入至气体缓冲罐(9)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罩(12)为倒喇叭口形状结构,所述排气齿缝为长条形结构;熔盐泡罩反应器(10)上的出气管(3)通过管路外接有冷凝装置和集气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夹套(4)为电加热套或夹层套管,所述夹层套管上设置有烟道气进口和烟道气出口;所述焦油气进气管(1)的一端设于加热夹套(4)内侧并与气体缓冲罐(9)上部连接,所述辅助进气管(2)的一端设于加热夹套(4)内侧并与气体缓冲罐(9)上部连接。
7.一种熔盐脱除生物质热解气中焦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启动加热保温装置将熔盐泡罩反应器(10)加热升温至反应温度,打开辅助进气管(2)吹入氮气,保证气体缓冲罐(9)和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部保持无氧气氛;
2)关闭辅助进气管(2)停止通入氮气,同时生物质经生物质气化装置汽化裂解后,汽化裂解得到的焦油气通过焦油气进气管(1)进入气体缓冲罐(9)内,后经泡罩升气管(11)和泡罩(12)以气泡的形式鼓入熔盐内进行脱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经出气管(3)排出;
3)当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熔盐发生积碳造成脱焦反应效率下降时,关闭焦油气进气管(1),同时打开辅助进气管(2)吹入氮气,将气体缓冲罐(9)和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的焦油气吹扫干净后,将辅助进气管(2)通入的气体切换至空气或氧气,以将熔盐内的积碳燃烧除去;
4)当熔盐泡罩反应器(10)内熔盐的积碳去除完成后,重复步骤1)~步骤2)的操作过程,以实现脱焦反应的连续稳定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85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