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8779.5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友爱;邓世林;王林强;张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06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风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客室的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顶部的车用顶风窗,车用顶风窗包括上盖、下盖、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的至少两个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所述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该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顶风窗气流量小、排气时噪声大及漏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客室的通风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用顶风窗用于车辆的通风换气,通过顶风窗内的风扇将车内的空气抽出并排到车外,从而起到换气效果。
现有的顶风窗通常包括上下延伸的主气流通道和朝向两侧的侧气流通道,车内的空气受风扇的抽吸而先进入主气流通道内,然后受主气流通道的上部的顶盖结构引导而再分别进入两侧的侧气流通道内,并最终排出车外;受顶风窗高度的限制,主气流通道一般较短,这就使得位于主气流通道中的风扇受到的气流阻力较大,气流阻力较大不仅会影响顶风窗的换气量,而且还会使风扇的叶轮产生很大的振动,进而造成较大的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顶风窗,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顶风窗换气量小且排气时噪声大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顶风窗换气量小且排气时噪声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车用顶风窗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车用顶风窗包括:
上盖;
顶盖,与上盖固定连接,且遮挡在上盖之上;
至少两个隔板,间隔布置在上盖与顶盖之间;
离心叶轮;
电机;
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上盖、顶盖和隔板一起围成离心风机机构的蜗形风道。
本发明所提供的车用顶风窗的有益效果是:该车用顶风窗的上盖、顶盖、隔板、离心叶轮和电机一起构成离心风机机构,使用离心风机机构抽风不仅可以增大气流量,而且方便改变气流方向,使得气流能够顺利进入蜗形风道中;另外,离心风机机构将从车体内抽进离心叶轮内的空气直接通过外周甩出离心叶轮,气流不会与离心叶轮上部的顶盖结构接触,从而可以减小气流受到的阻力,进而可以降低噪声。
进一步的,隔板靠向离心叶轮的一端与离心叶轮的外周面相切。这样设置使得气流沿切线进入蜗形风道,能够减小隔板对气流的阻力,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
进一步的,车用顶风窗还包括防雨风道,防雨风道与蜗形风道的出口相接,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设置防雨风道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蜗形风道,蜗形风道的隔板与防雨风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可以减小气流经过蜗形风道的出口时的阻力,从而使噪声和振动最小化。
进一步的,防雨风道靠向蜗形风道的一端设有挡水墙,挡水墙的上沿与蜗形风道对应的上盖相接。挡水墙能够挡住流入或飞溅进防雨风道内的雨水,进而提高防雨风道的防雨能力。
进一步的,蜗形风道的宽度自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大。这样设置,有利于引导气流流动,从而减小气流与隔板之间的气流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87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