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弯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8780.8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8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底亚新;柴书杰;陈涛;韩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1 | 分类号: | B21D5/01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露娟 |
地址: | 461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弯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底座以及两个凹模块,两凹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活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两个凹模块相对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固定有横杆、另一个侧壁上设有供横杆穿过且与横杆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穿孔,以在调整两个凹模块之间的间距时对移动的凹模块形成导向,横杆与两个凹模块共同形成凹模,横杆上表面与凹模块上表面之间具有设定距离,以对上模的下移行程形成限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当工件变形到横杆的位置时,由于横杆的阻挡,上模无法再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对上模的下移行程形成限位,控制工件折弯程度,保证折弯质量合格;凹模的开口宽度为可调节设置,能压制更多弯曲半径的工件,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弯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折弯成型装置的下模的凹槽宽度是固定的,每一个下模只能折弯出一种弧度的板料,功能单一,实际生产中为满足多种弯曲半径的工艺要求,通常需要配备大量的模具,这样就造成模具的制造成本比较高,而且模具需要反复更换,生产效率低。
因此,目前出现了一些下模的凹槽宽度可调的折弯成型装置,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22390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折弯模具(即折弯成型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包括模柄和凸模,下模包括凹模底座以及固定在凹模底座上的两个凹模调节块,两个凹模调节块之间形成凹模,并且凹模调节块相对于凹模底座的位置可调,从而可以改变凹模的开口宽度,压制出更多弯曲半径的工件,提高了凹模的通用性。
但是,上述折弯成型装置的凹模由两个凹模调节块形成,当凸模向下移动对工件进行折弯时,凸模下移的行程决定了工件的弯曲程度,由于缺乏限位结构,很容易发生折弯不到位或者折弯过度的情况,造成工件的折弯质量不合格,需要二次返工或者进行校正,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折弯程度、保证折弯质量合格的折弯成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折弯成型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弯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底座以及两个间隔设置在底座上的用于支撑工件的凹模块,两个凹模块之间形成供工件受上模向下作用力时弯曲变形的变形空间,两个凹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可活动的安装在底座上以调整两个凹模块之间的间距,两个凹模块相对侧壁中的其中一个侧壁上固定有横杆、另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横杆穿过且与横杆导向移动配合的导向穿孔,以在调整两个凹模块之间的间距时对移动的凹模块形成导向,横杆与两个凹模块共同形成凹模,横杆的上表面与凹模块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以对上模的下移行程形成限位。
上述折弯成型装置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横杆与两个凹模块共同形成凹模,并且横杆的上表面与凹模块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设定的距离,这样当工件变形到横杆的位置时,由于横杆的阻挡,上模无法再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对上模的下移行程形成了限位,进而能够控制工件的折弯程度,保证折弯质量合格。同时,横杆与另一侧壁上的导向穿孔导向移动配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横杆支撑在该侧壁上,从而与两个凹模块形成稳固可靠的凹模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对移动的凹模块进行导向,避免其位置跑偏。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折弯成型装置的结构,并且减轻活动凹模块的重量,方便其移动,两个凹模块中的一个固定在底座上构成固定凹模块、另一个可活动的安装在底座上构成活动凹模块,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凹模块的侧壁上、另一端穿过活动凹模块的侧壁,活动凹模块上设置有所述导向穿孔。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实现活动凹模块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并方便调节活动凹模块的位置,活动凹模块呈L形,活动凹模块包括用于支撑工件并供横杆穿过的竖直段以及与底座固定连接的水平段,水平段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底座可拆固定连接,水平段上设置有螺栓穿孔,底座上设置有供螺栓的头部或者螺母嵌入并与之止转配合的T形槽,所述T形槽为与横杆延伸方向一致的长槽,以使螺栓的头部或者螺母能够在T形槽内移动,以调整活动凹模块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8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顶风窗及车辆
- 下一篇:待拼接工件对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