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0720.X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潘卫东;李珂;张妮;任海;宋俊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A61K31/3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贵阳市高***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抑制 肿瘤 细胞 黄酮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黄酮衍生物应用偶联反应,以氨基取代物取代4’‑OH,黄酮骨架上合成具有含氮衍生物,通过引入氨基取代物不仅可以调节黄酮衍生物与靶向蛋白的氢键作用,同时也可以调节其酯水分配系数,从而可以让黄酮衍生物能够相对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MTT法对该黄酮衍生物进行肿瘤细胞HEL和PC3的抗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黄酮衍生物对肿瘤细胞HEL和PC3的抗增殖活性好,比天然黄酮芹黄素的抗肿瘤活性高;与临床抗肿瘤药物顺铂抗增殖作用相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被认为是21世纪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高预期寿命的最重要障碍。据估计,2018年全世界有1810万新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这个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将提高。目前的癌症治疗主要是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不能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并显示出其局限性和缺点,如严重的副作用、不耐受性和耐药性增加。因此,开发一系列新的抗癌药物的需求正在增加。
黄酮类化合物是从植物和真菌中提取的多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是通过调节不同的靶点而具有抗癌活性。例如,一些研究报告黄酮靶向蛋白激酶(PKC)、坦克酶(TNKS)、酪氨酸激酶和环依赖性激酶。因此我们以黄酮为母体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专利WO2018112037A1报道以黄酮4’位羟基与各种烷烃反应生成醚类化合物对蛋白质(BRD4)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而BRD4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与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常染色区域有关。通过这种结合,该蛋白发挥其作为细胞周期从G2向M进展的调节器的作用,但也在G1向S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有人认为BRD4与染色质的联系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转录记忆的传递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黄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人通过应用偶联反应,以氨基取代物取代4’-OH,在黄酮骨架上合成具有含氮衍生物,通过引入氨基取代物调节黄酮衍生物与靶向蛋白的氢键作用,同时也可以调节其酯水分配系数,从而可以让黄酮衍生物具有相对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起到制抑肿瘤细胞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黄酮衍生物,是应用偶联反应,以氨基取代物取代4’-OH,在黄酮骨架上合成具有含氮的衍生物,所述的黄酮衍生物的结构式为(I):
其结构式(I)中R为C1-C6的烷烃亚胺、氨基酸甲酯、氨基酸乙酯、取代苯亚胺、三氟甲磺酯基、苄氧基其中的一种,具体结构式为式(6-1)~式(6-14)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黄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包括步骤:
合成步骤中首先对2,4,6-三羟基苯乙酮用甲基保护2和4位羟基得到化合物1a,用溴苄保护3,5-二甲基对羟基苯甲醛得合物2b;化合物1a和化合物2b在NaOH为碱的条件下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得查尔酮3;接着在I2催化的条件下氧化关环得到黄酮4;接着脱苄基保护得5,与三氟甲磺酰氯反应得到化合物6,然后以Pd化合物为催化剂、无水无氧的条件下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黄酮衍生物。
所述黄酮衍生物应用到制备抗肿瘤的药物。
有益效果:采用MTT法对该黄酮衍生物进行肿瘤细胞HEL和PC3的抗增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黄酮衍生物对肿瘤细胞HEL和PC3的抗增殖活性好,比天然黄酮芹黄素的抗肿瘤活性高;与临床抗肿瘤药物顺铂抗增殖作用相近,抗肿瘤活性数据具体见表1。
表1:黄酮衍生物对肿瘤细胞HEL和PC3的抗增殖活性对比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07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基苯衍生物
- 下一篇:一种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