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1397.8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9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许哲成;胡斌斌;刘彬;孟浩飞;孟令桐;罗佳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35/50;G05D1/12;G05D1/10;G01S19/14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廖盈春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标 降落 快速稳定 跟踪 相对位置信息 靠近运动 视觉导航 运动状态 自动识别 近距离 层级 图像 协同 通讯 | ||
1.一种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远距离导航:
通过无人机与无人艇之间建立通讯来获取无人艇的GPS信息,
根据所述GPS信息控制无人机靠近运动的无人艇,
当无人机能够识别无人艇上的靶标时,将无人机机头与无人艇的航向相对应并转至步骤S2;
S2、近距离追踪:
当无人机在追踪无人艇的过程中能够识别无人艇上靶标,且无人机达到可下降区域时,转至步骤S3;
S3、追踪并下降:
当无人机在下降的过程中能够识别无人艇上的靶标,且无人机达到可降落高度时,无人机降落到无人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下降区域是指以无人艇为顶点的倒锥形范围,只有无人机在无人艇的倒锥形范围内时才会开始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锥形范围为Δx<εΔh且Δy<εΔh,其中Δx、Δy、Δh分别为xyz三维坐标系中x,y,z三个方向上无人机与无人艇的位置偏差,当Δx<εΔh且Δy<εΔh时无人机才会有下降的速度,同时控制水平方向的速度进一步缩小与无人艇的位置误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由多层嵌套的AprilTag靶标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保证无人机识别到所述靶标的外层的前提下,无人机继续下降,当无人机的高度小于h1时,转到步骤S32;
S32、在保证无人机识别到所述靶标的中层的前提下,无人机继续下降,当无人机的高度小于h2时,转到步骤S33;
S33、在保证无人机识别到所述靶标的内层的前提下,无人机继续下降,当无人机的高度小于hmin时,转到步骤S34;
S34、固定此时无人机的下降速度,无人机在下降过程中继续识别所述靶标的内层,若丢失靶标,根据靶标从图像中丢失的方向给无人机一个水平方向的额外速度,使得无人机可以根据靶标丢失的方向去加速或者减速追踪无人艇,最终降落到无人艇上,否则,触发无人机降落程序,无人机直接降落到无人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无人艇和无人机之间没有建立通讯,无人机无法获得无人艇的大致位置,那么只要无人艇在无人机的摄像头的视野范围之内,无人机就可以识别到无人艇上的靶标,从而定位出无人艇的位置,依然可以完成后续的下降步骤,进而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自主识别靶标并降落到运动的无人艇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为旋翼无人机,所述无人艇可以但不限于无人水面艇,也可以是有人驾驶的水面艇,所述无人艇上有一个拥有防护的降落平台,降落平台中间贴着靶标,所述无人艇可以是在运动中的,也可以是无动力漂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13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自动控制进出港的科学考察船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遥控无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