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1506.6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1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毛华庆;朱丽;杭波;聂芳;吴中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地址: | 44105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电动汽车 充电 | ||
1.一种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1)和设置在桩体(1)上的充电枪(2),所述桩体(1)固定在外部道路旁边的车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2)包括枪头(21)、充电线(22)和充电底座(23),所述充电底座(23)固定在桩体(1)上,所述充电线(22)的一端连接在充电底座(23)上,另一端与枪头(21)固定连接,所述枪头(21)的头部固定连接有呈喇叭状的挡雨蓬(211),所述挡雨蓬(211)内设有除水装置(3),以在挡雨蓬(211)贴在车体上时,除水装置(3)进行除水,所述挡雨蓬(211)打开的一端边沿设有用于贴在车体上的粘贴沿(212),以在充电时将挡雨蓬(211)粘贴到车体上构成密封结构;所述除水装置(3)包括吸水球(31)和抽充气装置(32),所述吸水球(31)包括气球体(311)和包覆在气球体(311)上的吸水层(312),所述气球体(311)通过管道与抽充气装置(32)连接,所述粘贴沿(212)相对于车体的一侧设有接触传感器(2121),所述接触传感器(2121)与抽充气装置(32)耦接,以在检测到粘贴沿(212)与车体相接触时,输出信号至抽充气装置(32)内,抽充气装置(32)启动向气球体(311)内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22)为伸缩杆结构,其一端固定在充电底座(23)上,另一端与枪头(21)固定连接,所述桩体(1)朝向车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1),所述枪头(21)上固定连接有摄像头(213),所述摄像头(213)与显示屏(11)通信连接,以拍摄车体图像传输至显示屏(11)内显示,所述桩体(1)内设有用于驱动充电线(22)伸缩的驱动装置,所述显示屏(11)与驱动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显示屏(11)内设有供手机扫描通信的二维码,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显示屏(11)输出信号至驱动装置内,驱动装置驱动充电线(22)伸长,使得枪头(21)移动至外部车体的充电插口处,所述枪头(21)处设有开盖装置(6),当枪头(21)移动至外部车体的充电插口处时,开盖装置(6)将充电插口处的充电盖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22)包括导电线、可旋转的设置在桩体(1)内的卷绕柱(222)以及若干个外壳单元(221),若干个所述外壳单元(221)呈两端连通的中空棱柱状,相邻的两个外壳单元(221)之间相互铰接构成一根长条结构,并穿过充电底座(23)后卷绕在卷绕柱(222)上,所述导电线从若干个外壳单元(221)中穿过,一端连接在枪头(21)上,另一端连接在充电底座(23)上,所述外壳单元(221)的两端均设有铰接柱(223),相邻的两个外壳单元(221)之间通过铰接柱(223)相互铰接,所述外壳单元(221)一端的铰接柱(223)内固定连接有柱体,另一端的铰接柱(223)内开设有长条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设有拼接部和松开部,当相邻的两个外壳单元(221)连接时,柱体嵌入到拼接部或是松开部内,其中柱体嵌入到松开部内的时候,相连的两个外壳单元(221)呈铰接状态,柱体嵌入到拼接部内时,相连的两个外壳单元(221)呈固定状态,拼接成一条直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外电动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23)内设有供外壳单元(221)通过的拆接通道(231),所述柱体为弹性可伸缩设置,其背向铰接柱(223)的一端设有磁块,所述松开部和拼接部均为凹槽结构,所述拆接通道(231)相对于卷绕柱(222)的一端通道壁上固定连接有磁铁,当外壳单元(221)带着主体移动至拆接通道(231)端部时,磁铁与磁块相斥,推动磁块朝向铰接柱(223)滑移,使得柱体收缩,所述拆接通道(23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弹性阻尼膜(2311),所述弹性阻尼膜(2311)的中部开设有供外壳单元(221)通过的阻尼孔,所述阻尼孔的孔沿与外壳单元(221)相抵触,以对外壳单元(221)进行阻尼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15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