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车辆的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和轴温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1574.2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边志宏;王洪昆;岳嵩;康凤伟;李权福;王文刚;卢宇星;王蒙;方琪琦;王萌;刘洋;成世毅;毕凌云;赖远桥;殷伟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06 | 分类号: | B61K9/06;G06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测量 电子标签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的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螺栓,安装于所述铁路车辆的车轴轴端上,用于传导所述车轴上的所述螺栓安装位置的轴温;温感标签模块,固定于所述螺栓外部,并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电能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螺栓所传导的轴温;以及柔性天线,固定于所述螺栓的外部,用于将在与所述柔性天线相适配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的磁场中获取的电能传输至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并将来自所述温感标签模块所检测轴温传输至所述电子标签阅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温的测量,具体地涉及铁路车辆的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和轴温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铁路车辆的轴温的探测一般采用的是红外线探测,红外轴温探测系统是利用轨边红外线探头,对通过的铁路车辆的每个轴承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实时上传到路局车辆安全监测中心,实现监控和报警。
现有技术中,又设计了一种可以检测铁路车辆轴温的安装螺栓,将其安装于铁路车辆的车轴位置可以检测铁路车辆的轴温,该设计的安装螺栓基于RFID技术实现了无源温度的检测。
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探测技术的系统较为复杂,且不易维护,受到的环境影响较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安装螺栓的天线设计于安装螺栓的内部,灵敏度较差,传输距离也较短。在铁路车辆高速行驶时,无法准确传输出轴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的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和轴温测量系统,该电子标签实现了在铁路车辆高速行驶时,准确传输出轴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车辆的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能够在相适配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的磁场中获取电能,所述电子标签包括:螺栓,安装于所述铁路车辆的车轴上,用于传导所述车轴上的所述螺栓安装位置的轴温;温感标签模块,固定于所述螺栓外部,并用于在获取到所述电能的情况下,检测所述螺栓所传导的轴温;以及柔性天线,固定于所述螺栓的外部,用于将在与所述柔性天线相适配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天线的磁场中获取的电能传输至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并将来自所述温感标签模块所检测轴温传输至所述电子标签阅读器。
优选地,所述柔性天线包括:固定于所述螺栓的外部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间隔设置的第二端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连接部;并且,该电子标签还包括:天线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以支撑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螺栓的端面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或所述第二端面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面的厚度为预设的能够实现导热的厚度,且所述第一端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紧密接触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和所述螺栓的端面,以将来自所述车轴上的轴温传导至所述温感标签模块。
优选地,该电子标签还包括:外壳,包覆于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和所述柔性天线的外部,并固接于所述螺栓,以使得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和所述柔性天线与所述螺栓相对固定。
优选地,所述温感标签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螺栓所传导的轴温;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的RFID标签芯片,用于获取所述电能,并将来自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获取的轴温通过所述柔性天线发送至所述电子标签阅读器。
优选地,所述RFID标签芯片还用于将预存的以下信息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柔性天线发送至所述电子标签阅读器:车轴信息、轴承信息、轮对信息和标签安装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螺栓的端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柔性天线和温感标签模块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电子标签在铁路车辆高速行驶时,可以准确传输出轴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1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