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科考船拖钩打捞潜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2237.5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员;刘建军;吴伟;王辉武;高立宝;李奎平;刘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16 | 分类号: | B63C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捞 潜标 打捞钩 科考船 拖钩 成功率 缠绕 海洋调查 绞车 钢缆绞车 挂钩 回收 浮标 入水 拖缆 悬挂 释放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科考船绞车拖钩打捞潜标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打捞前的准备;(2)打捞钩入水;(3)缠绕挂钩;(4)回收打捞钩。所述步骤(1)和步骤(4)需要使用科考船上的钢缆绞车。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使用科考船拖缆悬挂打捞钩的方式围绕潜标旋转使用缠绕挂钩的方法,实现了对无法进行正常释放的潜标进行打捞,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潜标打捞的成功率,尽可能避免了回收浮标过程中的仪器丢失和损坏情况,极大的保证了海洋调查资料的及时获取,提高了潜标作业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科考船绞车拖钩打 捞潜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潜标观测是海洋调查的重要观测手段。因为潜标系统结构复杂、投放和回 收难度大,潜标作业历来是科考船作业难度系数最高的工作之一。传统的回收 潜标的方法,经常因为潜标释放系统故障造成潜标无法回收的情况。针对无法 进行正常释放回收的潜标,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规范明确该如何进行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科考船拖钩打捞潜标的方法。它能实现对 潜标进行水下打捞作业,解决无法正常释放回收的潜标打捞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科考船打捞潜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1)打捞前的准备;(2)打捞钩入水;(3)缠绕 挂钩;(4)回收打捞钩;(5)。所述步骤(1)和步骤(4)需要使用科考船 上的钢缆绞车。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使用科考船 拖缆悬挂打捞钩的方式围绕潜标旋转使用缠绕挂钩的方式,实现了对无法进行 正常释放的潜标进行打捞,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潜标打捞的成功率,尽可能避 免了回收浮标过程中的仪器丢失和损坏情况,极大的保证了海洋调查资料的及 时获取,提高了潜标作业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现配合附图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具 体步骤如下:
(1)打捞前的准备。需准备一个重量在200~300千克的锚式打捞钩1,将 打捞钩1悬挂在船载绞车的钢缆3的末端上。
(2)打捞钩1入水。在科考船5到达潜标2位置之前一海里左右,降低航 行速度,将打捞钩1通过船载绞车6缓慢放入水中,放入水中的钢缆长度约为 水深的2~3倍,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水深以及潜标顶端离水面的高度适当调整。
(3)缠绕挂钩。科考船5围绕潜标2以尽可能小的圆形路径围绕潜标旋转, 争取让打捞钩1钩住潜标2。
(4)回收打捞钩。当科考船5围绕潜标2旋转约5~8圈以后,通过船载 绞车6回收打捞钩1。回收过程中通过对钢缆拉力大小的监视,判断打捞钩1是 否钩住潜标2。若未钩住潜标,可以调整下放钢缆的长度和船转圈的速度、转圈 的半径大小之后重复进行缠绕挂钩。若钩住潜标,按照正常的潜标回收方法回 收即可。
综上所述,一种利用科考船绞车拖钩打捞潜标的方法,通过使用科考船绞 车钢缆悬挂打捞钩的方式围绕潜标旋转使用缠绕挂钩的方法,实现了对无法进 行正常释放的潜标进行打捞,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潜标打捞的成功率,尽可能 避免了回收浮标过程中的仪器丢失和损坏情况,极大的保证了海洋调查资料的 及时获取,提高了潜标作业的成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2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