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重建的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3241.3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蒋锦鹏;宋亚楠;邱楠;梁剑华;刘海峡;段邦潮;程谦;丁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15/0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元弘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2 | 代理人: | 宋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人脸图片 人脸特征点 人脸形状模型 存储介质 人脸模型 纹理 重建 计算机技术领域 三维人脸模型 后处理 标准模型 表情动作 环境渲染 数据信息 纹理信息 系统平台 相机位置 多尺度 可分离 特征点 贴合 预设 美术 输出 图片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重建的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获取含有人脸图片数据信息;对含有人脸图片进行特征点标记,并输出人脸特征点的坐标;根据人脸特征点、含有人脸图片以及预设的人脸标准模型,生成人脸形状模型;根据含有人脸图片和人脸特征点生成人脸纹理;结合环境渲染参数、相机位置相应参数,将生成的人脸形状模型信息和人脸纹理信息进行贴合;并生成人脸模型。可以通过单张带有人脸的图片重建多尺度的、模型与材质(即纹理)可分离的三维人脸模型,美术设计师仅通过简单的后处理,就能得到逼真的人脸模型和自然的表情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脸重建的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三维重建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目前,人脸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根据单张照片还原出人脸的三维模型,该模型能够在三维P图、游戏角色设计、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用到,节省了美术设计师大量时间。
但是,现有的人脸三维重建算法的训练数据集都是近10万面片数构成的点面模型,所以这类重建算法得到的模型都是不含材质,高面片数的人脸模型,只能在高性能设备上运行,无法在低性能的嵌入式设备上使用。此外,所得的模型往往是难以拓扑(人工修改)的模型,无法通过后期处理的方式生成逼真的人脸三维模型以及各种表情变换。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人脸三维重建技术无法在低性能的嵌入式设备上使用,所得的模型往往是难以拓扑(人工修改)的模型,且无法通过后期处理的方式生成逼真的人脸三维模型以及各种表情变换的问题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脸重建的方法、系统、平台及存储介质,美术设计师仅需做简单的后处理就能实现人脸表情动作的设置。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人脸重建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含有人脸图片数据信息;
对含有人脸图片进行特征点标记,并输出人脸特征点的坐标;
根据人脸特征点、含有人脸图片以及预设的人脸标准模型,生成人脸形状模型;
根据含有人脸图片的人脸特征点和标准人脸模型,生成人脸纹理;
结合环境渲染参数、相机位置参数,将生成的人脸形状模型信息和人脸纹理信息进行贴合,并生成人脸模型。
进一步地,于步骤获取含有人脸图片数据信息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图片数据信息;
对图片进行人脸检测,获取含有人脸图片。
进一步地,于步骤根据人脸特征点、含有人脸图片以及预设的人脸标准模型,生成人脸形状模型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含有人脸图片中的人脸尺寸选择最为接近的预设人脸标准模型;
结合已生成的人脸特征点,将选定的人脸标准模型部分点与特征点一一对应;
生成粗粒度的人脸重建模型;
相应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从所述含有人脸图片中获取形状向量和表情向量;
所述的形状向量具体为没有表情的人脸模型形状的系数构成的向量,所述的表情向量具体指人脸图片的人脸表情的系数构成的向量;
利用所述形状向量和表情向量对所述粗粒度的人脸重建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人脸形状模型。
进一步地,于步骤根据含有人脸图片的人脸特征点和标准人脸模型生成人脸纹理之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人脸标准模型设定人脸的邻域点个数,计算邻接距离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