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医用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湿化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3376.X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1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勇;黄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利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湿化瓶 阀体 插接头 托架 定位套 潮化 顶部设置 医用氧气 插接孔 吸入器 插接 进气口 瓶颈 插接连接部 阀体连接 阀体中部 密封连接 引导作用 组合连接 出气口 给气管 密闭 顶持 穿过 垂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用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湿化瓶系统,包括湿化瓶、气管托架、插接头、气管、潮化芯和阀体,湿化瓶顶部设置有瓶颈,阀体与瓶颈密封连接,插接头顶部紧密插接于阀体的插接连接部上,阀体中部设置有进气口,插接头中部设置有气管插接孔;湿化瓶顶部设置有U形气管托架,气管托架中部设置有气管定位套,气管托架上设置有气孔,阀体上设置有出气口,气管底部设置有潮化芯,气管顶部穿过气管定位套并密闭插接于气管插接孔中,潮化芯底部与湿化瓶的瓶底内侧紧密顶持。湿化瓶与阀体连接时,湿化瓶内侧底部会给气管向上推力,在气管定位套垂直引导作用下,气管自动插入阀体的插接头中,快速实现湿化瓶与阀体的组合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用氧气吸入器的一次性使用湿化瓶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氧气吸入器(以下简称吸入器)是医疗机构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基础性给氧装置,通过向患者提供湿化氧气进行急救给氧和舒适氧疗。吸入器主要是由可调氧气流量的流量计和装有湿化液体的湿化瓶两大部分组成。流量计可以是浮标式氧气流量计,也可以是数字式氧气流量计。吸入器所要求强制配备的自动压力泄压装置可以安装在流量计上,也可以安装在湿化瓶上。
医用氧气(无论是液氧,还是分子筛制备的医用氧)由于制备工艺的缘故,所含水分仅为10%左右,不能满足人体呼吸生理要求,不宜直接提供患者使用,必须将医用氧气与湿化液体在湿化瓶内以物理方式进行混合,形成含有较多水分的气溶胶成为湿化氧气,以湿化氧气的形态进入患者呼吸道,避免干燥的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增加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提高氧疗效果和病人治疗的舒适度。
为满足吸入器正常进行氧气湿化,湿化瓶内需要装入无菌水作为湿化液,向湿化瓶内添加湿化液的操作通常是由护士在医院病区床旁或治疗室内进行,病区空气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霉菌等非发酵致病菌,或因病区空气消毒不充分,或因注入的湿化液本身带菌,或因湿化瓶消毒不规范,病菌就会随空气或湿化液进入湿化瓶,在富氧环境的湿化瓶内得到快速繁殖。患者吸入受到病菌感染的湿化氧气后,极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加剧病患。
在我国医院院内感染病例中 ,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参考文献:张凤琴.164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1):30-31),其中因湿化液、医疗装置等治疗器械感染是引起肺部并发症不可忽视的因素(参考文献:陆思.中药氧气湿化液与传统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的比较[J],职业与键康杂志,2003,19(5):112-113)。
研究表明:氧气湿化液的污染率高达(60~80)% ,细菌含量可大于每毫升2×104个,致病菌检出率高达20%(参考文献:王淑君.氧气湿化瓶之细菌学调查和消毒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1994,2(1):12)。
导致细菌污染的主要原因与湿化液未进行定期更换、湿化瓶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参考文献:张春仙,王希军,张静平.氧气湿化液的管理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42)。
按照国家卫生职能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对吸入器使用的湿化瓶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液按无菌操作技术24小时更换一次,严格控制湿化瓶和湿化液的带菌情况、减少氧疗病人院内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有益于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为了杜绝湿化瓶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对重复使用的湿化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消毒方法处理后再利用:(1)消毒液浸泡消毒,浸泡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消毒后湿化瓶干燥与保管不方便。(2)环氧乙烷灭菌,采用专用的消毒设备较为昂贵,消毒后瓶内会有一定的残余物,瓶内水垢难以彻底清除,影响再次使用。(3)高压灭菌,必须由中央供应室收集后统一消毒,流程长、成本高,消毒后的湿化瓶高分子材料强度减低,出现使用安全隐患,而且湿化瓶无菌保管效期仍然较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利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利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