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的地震数据分离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3575.0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本锋;耿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G01V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丁云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数据 混叠 震源 不规则性 常规地震 迭代更新 迭代结束 偏移成像 数据处理 对插 噪声 观测 输出 重建 | ||
1.一种基于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的地震数据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于观测地震数据提取伪分离地震数据;
(2)基于Curvelet变换对伪分离地震数据进行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迭代更新直至迭代结束,输出主震源、副震源数据,完成地震数据分离;
步骤(1)具体为:
(11)确定混叠算子Γ;
(12)获取伪分离地震数据:FtHΓHFtd,其中,Ft、FtH分别为时间方向的一维正、反傅里叶变换,ΓH为混叠算子Γ的共轭算子,d为观测地震数据;
步骤(2)具体为:
(21)赋值n=1,其中,为主震源第n次迭代值,为副震源第n次迭代值;
(22)确定去混叠项和插值项并更新主震源和副震源数据:
其中,和为去混叠项,和为插值项,为主震源第n+1次迭代值,为副震源第n+1次迭代值,C、CH为Curvelet正、反变换,Tλ为硬阈值函数,R为采样算子,且R满足可交换性,即RFt=FtR,RΓ=ΓR;
(23)判断n是否小于N,若是则赋值n=n+1并返回步骤(22),否则输出主震源和副震源数据,其中,N为最大迭代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的地震数据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叠算子Γ具体确定为:
其中,e为自然常数,i为虚数单位,ω为圆频率,tk为副震源中第k炮的时间延迟,k=1,...,M,M为副震源中炮的数量。
3.一种基于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的地震数据分离系统,该系统包括:
地震数据提取模块:该模块基于观测地震数据提取伪分离地震数据;
插值与去混叠分离模块:该模块对伪分离地震数据进行插值与去混叠并迭代更新,得到分离的主震源、副震源数据;
输出模块:该模块输出分离的主震源、副震源数据;
所述的地震数据提取模块获取的伪分离地震数据为FtHΓHFtd,其中,Ft、FtH分别为时间方向的一维正、反傅里叶变换,ΓH为混叠算子Γ的共轭算子,d为观测地震数据;
所述的插值与去混叠分离模块执行以下步骤完成主震源、副震源数据分离:
(a)赋值n=1,其中,为主震源第n次迭代值,为副震源第n次迭代值;
(b)确定去混叠项和插值项并更新主震源和副震源数据:
其中,和为去混叠项,和为插值项,为主震源第n+1次迭代值,为副震源第n+1次迭代值,C、CH为Curvelet正、反变换,Tλ为硬阈值函数,R为采样算子,且R满足可交换性,即RFt=FtR,RΓ=ΓR;
(c)判断n是否小于N,若是则赋值n=n+1并返回步骤(b),否则输出主震源和副震源数据,其中,N为最大迭代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插值与去混叠同时处理的地震数据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叠算子Γ具体确定为:
其中,e为自然常数,i为虚数单位,ω为圆频率,tk为副震源中第k炮的时间延迟,k=1,...,M,M为副震源中炮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35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