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废弃橡胶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4802.1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4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艳红 |
主分类号: | C08J11/28 | 分类号: | C08J11/28;C08L19/00;B29B17/00;B29B17/02;B29C43/2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环保型 脱硫 废弃橡胶材料 分离工序 高温分离 脱硫工序 再回收 硫化 中温 轮胎 生胶 预处理工序 废旧橡胶 工序简化 脱硫效果 脱硫助剂 脱硫作业 橡胶轮胎 振动分离 常温下 压轧 金属 回收 融合 | ||
1.一种环保型废弃橡胶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温分离工序,高温分离工序,机械压轧工序,R.V脱硫工序和振动分离工序,所述中温分离工序的操作温度在60-80℃,高温分离工序的操作温度在100-150℃,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步骤一、将收集的废旧橡胶轮胎通过清理干燥后放入到中温分离工序中,中温分离的起始温度设置为60℃,废旧轮胎依次经过升温的温箱中橡胶被软化,将翘起的金属丝线一端在机械夹具中夹住,并且软化的橡胶持续向前推进,金属丝线从橡胶中剥离,并且将废弃橡胶加热到80℃的温度;
步骤二、高温分离工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温度阶段为100-110℃,第二阶段为110-130℃,首先将步骤一完成橡胶快速升温至100℃并且保温10分钟,随后将软化的橡胶成分抽离,再以每分钟1℃的速度逐渐升温,第一个温度阶段为100-110℃将软化的天然橡胶抽离,第二阶段为110-130℃将软化的丁苯橡胶抽离,剩下的胶体为顺丁橡胶;
步骤三、机械压轧工序分为三段压轧,分类的废弃橡胶依次通过初压辊(1)、中间压辊(2)和成型压辊(3),初压辊(1)中压力辊(11)和平面包裹(14)之间的间距通过同步液压缸(18)调整为0.5mm,步骤二中加热的废弃橡胶进入平面包裹(14)在压力辊(11)的作用下压轧出的厚度为0.5mm,设置中间压辊(2)上的压力辊(11)和平面包裹(14)之间的间距通过同步液压缸(18)调整为0.2mm,初压辊(1)压制出的废弃橡胶进入到中间压辊(2)中压制,成型压辊(3)中压力辊(11)和平面包裹(14)之间的间距通过同步液压缸(18)调整为0.1mm,成型压辊(3)将中间压辊(2)输出的0.2mm橡胶压制成0.1mm厚度的橡胶薄片,0.1mm的橡胶薄片再通过后方的抓耙机扎孔,抓耙机上抓耙钉的直径为0.1mm,抓耙钉之间的间距也为0.1mm;
步骤四、将R.V-NR/SBR/BR助剂制作成粒径小于0.1mm的小颗粒状,将步骤三中成型压轧的橡胶薄片穿过填满R.V-NR/SBR/BR助剂的盛装箱中,R.V-NR/SBR/BR助剂小颗粒附着在橡胶薄片的上下表面和0.1mm的孔隙中,经过浸润后脱硫;
步骤五、步骤四完成脱硫的橡胶形态柔软并且具有可塑性,振动分离通过高频震动作用,将未发生化学反应的R.V-NR/SBR/BR助剂和发生化学反应而析出的硫和橡胶分离,得到只有C和H离子的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废弃橡胶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废旧橡胶轮胎在预先沿着轴向将轮胎割开,将废旧轮胎送进中温箱之前将金属丝线的一端放置在机械夹具中夹持,机械夹具和废旧橡胶轮胎传送带同步传动,机械夹具将金属丝线抽丝移出到中温箱外部并返回中温箱起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废弃橡胶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高温分离的温度通过多个传感器精确控制,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加热区域中橡胶的四周位置,温度感应器的精度为0.1℃,加热的方式采用可控的电加热,在步骤二的作业过程中通过观察窗对废弃橡胶的表面进行观察,出现软摊形态的橡胶进行分离并将该部分归类收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型废弃橡胶材料的再回收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压力辊(11)通过第一支撑架(15)和第二支撑架(16)支撑,第一支撑架(15)和第二支撑架(16)顶端均设置有同步液压缸(18),压力辊(11)的下方设置有平面包裹(14),平面包裹(14)内安装有第一支撑辊(12)和第二支撑辊(13),第一支撑辊(12)和第二支撑辊(13)通过第一支撑架(15)和第二支撑架(16)固定,第一支撑辊(12)和第二支撑辊(13)和传动电机(19)通过轴连接,平面包裹(14)内侧设置有同步齿条,第一支撑辊(12)和第二支撑辊(13)外表面设置有同步齿轮,平面包裹(14)和第一支撑辊(12)、第二支撑辊(13)通过同步齿啮合传动,压力辊(11)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架(15)安装在第三支撑架(17)上,第三支撑架(17)用于调整压力辊(11)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艳红,未经余艳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8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