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深径比阶梯孔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4894.3 | 申请日: | 2019-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2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朱祥龙;康仁科;焦振华;董志刚;高尚;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4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深径 阶梯 加工 方法 | ||
1.一种大深径比阶梯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测量被加工孔段不同截面处的孔径:将加工孔段划分为n个等距截面,n为奇数,控制机床的X轴工作台和Z轴工作台进给,并测出各截面处的孔径Di及对应的机床Z向坐标Zi,从孔口至孔底处i=1,2,…,n,将测量结果Di依次写入数控系统R变量进行存储,对应R参数为Ri,其中i=1,2,…,n;
S2、计算加工余量:根据内孔圆柱度加工要求,通过基本尺寸D0和公差E(ES,EI)要求,确定理论孔径上极限尺寸Dmax=D0+ES,和下极限尺寸Dmin=D0+EI,计算最小加工余量δ1=Dmin-max(Di),最大加工余量δ2=Dmax-min(Di),其中max(Di)为最大测量孔径,min(Di)为最小测量孔径;
S3、判断截面孔径是否进入尺寸公差:若Dmax>Di>Dmin成立,则进入尺寸公差,否则未进入尺寸公差;
S4、判断内孔形状:根据测量结果Ri,对比R1、R2、…、Rn的大小,确定内孔形状;
如果内孔形状为中间孔径大,两端孔径小,即满足:R1<…<Ri-1<Ri>Ri+1>…>Rn,则定为“腰鼓形”;
如果内孔形状为中间孔径小,两端孔径大,即满足:R1>…>Ri-1>Ri<Ri+1<…<Rn,则定为“马鞍形”;
如果内孔形状为右端孔径小,左端孔径大,即满足:R1<…<Ri-1<Ri<Ri+1<…<Rn,则定为“右锥形”;
如果内孔形状为左端孔径小,右端孔径大,即满足:R1>…>Ri-1>Ri>Ri+1>…>Rn,则定为“左锥形”;
S5、根据内孔形状确定砂轮运动轨迹:
若内孔呈“腰鼓形”,将孔径最大截面右侧第一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b、Zb,左侧第一个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d、Zd,砂轮运动轨迹由转折点C分为前后两段,前段轨迹由起点点和点的连线组成,后段轨迹由点和终点的连线确定,转折点C为前后两段轨迹的交点,其中,6mm≤Δ1≤15mm,0.2TD≤σ≤1.5TD,TD=ES-EI,L为磨削段内孔长度,r为砂轮圆角半径;
若内孔呈“马鞍形”,将孔径最小截面对应得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c、Zc,孔径最小截面右侧第一个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b、Zb,左侧第一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d、Zd,砂轮运动轨迹由起点点转折点点及终点连线组成;
若内孔呈“右锥形”,将第一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b、Zb,砂轮运动轨迹由起点点点及终点的连线组成;
若内孔呈“左锥形”,将第一个未进入尺寸公差的截面对应的孔径和Z向坐标记为Db、Zb,砂轮运动轨迹由起点点及终点的连线组成;
S6、控制机床X轴工作台和Z轴工作台进给,使砂轮沿上述轨迹往复磨削m个循环;
S7、控制机床X轴工作台和Z轴工作台进给,测量被加工孔段n个等距截面处孔径Di及其对应的机床Z向坐标Zi,并将各截面处孔径Di写入数控系统R变量进行存储,计算出最小加工余量δ1和最大加工余量δ2;
S8、判断EI-ES≤δ1≤0,且0≤δ2≤ES-EI是否成立,是,执行步骤S9,否,执行步骤S3;
S9、完成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深径比阶梯孔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砂轮沿运动轨迹往复磨削循环次数m,根据最大加工余量δ2、磨杆刚度及σ取值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489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深径比阶梯孔磨削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贯通式微透镜阵列工件的仿形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