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6238.7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6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封志军;王毅敏;肖朝乾;薛元;姚裕春;王智猛;曾锐;刘菀茹;张东卿;周文洋;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槽 立板 落石 高陡边坡 侧内壁 底板 靠山 横向延伸 侧壁 陡边 石墙 拦截 现浇钢筋混凝土 铺设 容纳 地形适应能力 柔性防护系统 地震区 底板顶面 防护结构 间隔布设 锚杆锚固 危岩落石 缓冲层 减震层 体积小 岩土层 重量轻 底面 立模 消能 开挖 延伸 | ||
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以有效提高防护结构的地形适应能力,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用于高陡边坡和地震区的危岩落石整治工程。设置于高陡边坡坡面上,于高陡边坡坡面上开挖横向延伸的基槽,在基槽的底面上立模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轻型拦石墙。所述轻型拦石墙断面呈L型,具有立板和底板,立板靠山侧内壁与基槽的侧壁相对形成容纳落石凹槽,底板与在基槽的底面下间隔布设于稳定岩土层内的锚杆锚固连接。所述容纳落石凹槽内铺设由立板靠山侧内壁下部沿底板顶面延伸至基槽侧壁的缓冲层,立板靠山侧内壁的上部铺设安装消能减震层。所述立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横向延伸的柔性防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土建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陡边坡落石拦截构造,适用于复杂艰险地区地形陡峭地段危岩落石整治工程。
背景技术
危岩落石作为山区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已经成了山区交通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它的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爆发突然、随机性强。由于落石灾害往往难以预测,它的发生总是造成重大的损害,因此,应对落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灾害降到最低化。
危岩落石防治技术主要分为主动防护技术和被动防护技术。主动防护技术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落石的斜坡上,实现危岩加固或将落石约束在其原位附近的一种柔性防护技术。被动防护技术主要分为刚性防护和柔性防护系统。传统重力式拦石墙作为刚性防护形式,因其技术可靠,耐久性好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缺点是地形适应性差,尤其是高陡边坡上的拦石墙,墙体自身稳定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以有效提高防护结构的地形适应能力,体积小,重量轻,特别适用于高陡边坡和地震区的危岩落石整治工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设置于高陡边坡坡面上,其特征是:所述高陡边坡坡面上开挖横向延伸的基槽,在基槽的底面上立模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轻型拦石墙;所述轻型拦石墙断面呈L型,具有立板和底板,立板靠山侧内壁与基槽的侧壁相对形成容纳落石凹槽,底板与在基槽的底面下间隔布设于稳定岩土层内的锚杆锚固连接;所述容纳落石凹槽内铺设由立板靠山侧内壁下部沿底板顶面延伸至基槽侧壁的缓冲层,立板靠山侧内壁的上部铺设安装消能减震层;所述立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横向延伸的柔性防护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高陡边坡危岩落石整治工程提供了一种施工便捷、结构可靠、环境适应性强的落石拦截结构;与传统重力式防护结构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结构厚度小,自重轻,拦截高度高,抗震性能好,后期维护成本低,具有优异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基槽A、侧壁A1、底面A2、轻型拦石墙 10、立板11、底板12、排水孔13、锚杆14、缓冲层20、消能减震层30、柔性防护系统40、边坡锚杆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种高陡边坡轻型落石拦截构造,设置于高陡边坡坡面上,所述高陡边坡坡面上开挖横向延伸的基槽A,在基槽A的底面A2上立模现浇钢筋混凝土形成轻型拦石墙10。所述轻型拦石墙10断面呈L型,具有立板11和底板12,立板11靠山侧内壁与基槽A的侧壁 A1相对形成容纳落石凹槽,底板12与在基槽A的底面A2下间隔布设于稳定岩土层内的锚杆14锚固连接。轻型拦石墙10坐落于稳定岩土层上,是落石拦截构造的主体结构,通过锚杆14将底板12与地基有效连接,增强轻型拦石墙10的整体稳定性,减小底板12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2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箱涵与现有道路箱涵的连接方法
- 下一篇:仰坡防护网的设置方法及套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