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6673.X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04;F23G5/44;C02F11/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200 湖南省临澧***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分离 导向板 能量球 滑料板 进料器 连续处理 污泥装置 传动器 反应釜 排渣器 右托轮 左托轮 伸入 渣料 焚烧 依次设置 支撑固定 孔眼 排出 筛孔 污泥 外边 支撑 | ||
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发明由外反应釜、内反应釜、支撑、保温分离套、进料器、排渣器、右托轮、传动器、外釜导向板、内釜导向板、左托轮、斜滑料板组成,其中:外釜通过支撑固定着内釜,在外釜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传动器、右托轮以及保温分离套;内釜伸入保温分离套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旋转;在外釜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在内釜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斜滑料板设置在外釜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本发明运用进料器将污泥进入外釜,并通过斜滑料板进入内釜,再进入保温分离套将渣料与能量球分离,而能量球从孔眼落入进料器循环,渣料从筛孔落入排渣器排出,其结构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干燥焚烧的设备大多是单层旋转炉结构,也有多回程即外反应釜中再套内反应釜的干燥焚烧反应釜。单层反应釜显然效率低;而已有的多回程反应釜都是从内釜进料,高、中温热能在内釜直接和污泥接触,对污泥干燥;当干燥的污泥接近污泥自我焚烧温度时恰恰又进入外釜后降温排出。显然这种方式失去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的机会,从而使污泥难以焚烧,进而难以实现最大减量化和无害化(因为有机物仍然存在,会二次腐败污染环境);另外普通现有设备在干燥污泥时污泥会形成大坨,不易分散,更影响快速干燥。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和充分分散的新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发明设计一种污泥从外釜进料,并利用内釜高温焚烧污泥时辐射的热量以及内釜焚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干燥;当干燥的污泥进入内釜时即刻利用污泥本身热值进行自我焚烧,不仅节能而且实现了零水分零有机物和最大减量化;另外设计一种金属或非金属能量球与污泥混合运行,起到充分分散污泥的作用,加快污泥干燥。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有能量球外釜进料干燥内釜焚烧连续处理污泥装置,本发明由外反应釜1、内反应釜2、支撑3、保温分离套4、进料器5、排渣器6、右托轮7、传动器8、外釜导向板9、内釜导向板10、左托轮11、斜滑料板12组成,其中:外釜1通过支撑3固定着内釜2,在外釜1的外边依次设置有左托轮11、传动器8、右托轮7以及保温分离套4;内釜2伸入保温分离套4并互相留有间隙便于内釜2旋转;在外釜1的内侧设置有外釜导向板9,在内釜2的内侧设置有内釜导向板10;斜滑料板12设置在外釜1一端尾部并伸入内釜2。本发明运用进料器5将污泥20进入外釜1,并通过斜滑料板12进入内釜2,再进入保温分离套4将渣料20与能量球13分离,而能量球13从孔眼16落入进料器5循环,渣料20从筛孔18落下并从漏渣口19进入排渣器6排出。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是,在内釜2靠进料器5的一端开有筛孔18和孔眼16。
本发明再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在进料器5上部的靠近进料器5的进污泥15处开有落球口17。
本发明再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在外釜1、内釜2内部设置了能量球13且在外釜1和内釜2之间通过进料器5循环运行。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
1、本发明环保效果更佳,在内釜中能够将污泥的有机质全部焚烧,防止有机质二次腐败污染。
2、本发明节能效果更优,充分利用污泥自身的热值自我焚烧,大大节约了外用燃料干燥污泥。
3、本发明减量化最大,因为实现了零有机质零水分。
4、本发明采用了能量球(金属或非金属均可)作为污泥的分散剂,解决了污泥运行时成坨难以受热干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干燥速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未经李艺;肖国华;欧阳李黎;江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