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轨道列车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6987.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9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云卿;王金湘;严永俊;吴梦阳;张宁;庄伟超;黎向宇;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1 | 分类号: | G06F17/11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轨道 列车 横向 耦合 动力学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虚拟轨道列车纵-横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a)虚拟轨道列车是将三个车厢连接起来,以列车的第一节车厢为例,建立横向的列车动力学模型,
m1αy,1=Fyf,1+Fyr,1-Fyh,1
第一节列车前后车轴的侧向力表示为:
式中,m1为第一节列车的质量;Fyf,Fyr分别为每节列车前后轮受到的侧向力;Iz,1为转动惯量;αf,αr分别为第一节车厢前后轮的侧偏角;Cαf,1,Cαr,1分别为第一节车厢的前后轮侧偏刚度;ψ1为第一节列车的横摆角;为第一节列车的横摆角速度;Vx为列车的纵向速度;ay,1为第一节车厢的横向加速度;If,Ir,Ih分别为每节列车前轴到质心的距离、后轴到质心的距离以及铰接点到车轴的距离;其中f代表前,r代表后;
(b)建立虚拟轨道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其中:Froll=mgfcosθ(x),Fdrg=mgsinθ(x);
式中,FT为轮胎纵向力;Faero,1为列车第一节车厢的空气阻力;Froll,1,Froll,2和Froll,3分别为列车第一、第二和第三节车厢的车轮滚动阻力;Fdrg,1Fdrg,2Fdrg,3分别为列车第一、第二和第三节车厢重力在当前方向上的分力;F1,2,F2,3分别为1,2节车厢之间的作用力、2,3节车厢之间的作用力;m1,m2和m3分别为列车第一、第二和第三节车厢的质量;T为第一轴发动机的扭矩;Rtire为车轮的半径;ρ为空气密度;Cd为空气阻力系数;AF为迎风面积;vx为车辆纵向车速;g为重力加速度;f为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θ(x)为每节列车车厢在当前位置的行驶坡度;
(c)将横向动力学模型与纵向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得状态空间方程形式的虚拟轨道列车线性系统:
其中:
u=[δwf,1,δwr,1,δwf,2,δwr,2,δwf,3,T,F1,2,F2,3]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9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