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光输液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7109.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1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申邢;丁萍;朱宁;段夏晴;毕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J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光 输液 | ||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避光输液套,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左侧壁嵌设有条形的灯条,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分别位于灯条前后两侧的反射板,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根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外部套设有拉动环,三个拉动环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升降板,三个所述固定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相抵,且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该新型避光输液套,能够稳定的将挂钩固定在输液架上,还能够很明显的对液面的高度进行指示,使得液面的高度观察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光输液套。
背景技术
输液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在输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输液套对输液瓶进行固定,以方便输液的进行。
在使用输液套对输液瓶进行固定的过程中,会遮挡光线,使得病人或者看护人员无法有效的对输液瓶的药液高度进行观察,而有些镂空的输液套会导致光线照射到输液瓶内,光线会影响对输液瓶内的药液液面高度的观察。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避光输液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光输液套,解决了现有的输液套会影响输液瓶内药液的液面观察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避光输液套,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左侧壁嵌设有条形的灯条,所述固定环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透光孔,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分别位于灯条前后两侧的反射板;
所述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根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外部套设有拉动环,三个拉动环之间设置有同一个升降板,三个所述固定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螺纹管;
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相抵,且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带;
所述套筒的右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观察口,且观察口的数量为五个;
所述螺纹杆的右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指示杆,所述螺纹管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与指示杆对应的卡杆;
所述挂钩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挂钩的左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定位杆,所述固定带的底部开设有与定位杆对应的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底部呈弧形,且推动杆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轴心处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内径大于二十厘米,且固定环的内径大于四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发明,将输液瓶放置在套筒内,输液瓶的底部从固定环内伸出,从灯条发出的光线可以对输液瓶底部的液面进行照射,配合反射板可以对灯条射出的光线反射到液面上,配合药液的折射效果,可以将光线从透光孔内射出,而在输液的过程中,液面的顶部会聚集很多的泡泡,泡泡的聚集会影响光线的折射效果,通过光线折射出的颜色和方向,能够很明显的对液面的高度进行指示,使得液面的高度观察更加方便。
2、该发明,将挂钩挂在输液架上,然后通过固定带与挂钩连接,能够稳定的将挂钩固定在输液架上,通过螺纹杆在螺纹管内转动可以控制升降板的升降,而且通过调节螺纹杆和螺纹管的位置可以调整套筒的角度,方便对输液瓶内的药液高度进行观察,避免因为透光孔的角度偏斜而影响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7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缓冲效果的易调节式输液椅
- 下一篇:贴身注射器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