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魟鱼的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7243.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张晋京;马茵驰;李文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魟鱼 繁育 放入 雄鱼 幼鱼 硝酸盐 繁殖 过滤器 饲养 鱼缸 雌性亲本 花纹颜色 市场需求 水温控制 水质条件 产仔率 大型的 养殖户 交配 产仔 雌鱼 捞出 配组 亲鱼 体盘 鱼体 晾晒 成功率 成活率 母体 自来水 改良 净化 疾病 成熟 利润 培育 销售 健康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魟鱼的繁育方法,包括:取自来水并晾晒12小时以上,将晒好的水经过过滤器进行净化并注入鱼缸;选取野生皇冠黑白魟鱼雄鱼与四代定向改良皇冠黑白母体,繁殖以5:1的雌雄比例配组;选择鱼体健康,无疾病、花纹颜色鲜亮、体态优美的个体作为亲鱼;选择性成熟后的雌性亲本放入准备好的繁殖槽中与雄鱼进行交配;繁育期间严格控制水温、水质条件,pH值需维持在6.0‑7.5之间,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之间,水温控制在29‑31℃之间;雌鱼产仔后,将幼鱼及时捞出,单独进行饲养,待幼鱼的体盘达到15cm以上,进行销售或者放入大型的饲养槽中进行培育。本发明能够提高魟鱼的繁育成功率、产仔率及成活率,提升养殖户的利润,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魟鱼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魟鱼又称魔鬼鱼,属于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Elasmobranochii)——鳐目(Batoidea)——江魟科(Potamotrygonidae), 多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和亚洲南部热带雨林河区。魟鱼体型圆润,体盘 直径可达40-100cm,尾呈鞭状,有毒刺,刺呈中空状,尖端并生有两排小倒 刺,毒液属神经性毒。魟鱼是底层活动的鱼类,属夜行性动物,夜晚捕食小 型鱼类、虾、蟹等。
虽然魟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其繁育条件较为严格, 现有技术中对于魟鱼养殖的水质条件、水温条件、对雌鱼的日常养护及幼鱼 的养成没有明确的标准说明,不易于操作。因此存在雌鱼易流产或幼鱼成活 率低、苗种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使得养殖户利润无法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魟鱼的繁育方法,通过人工养殖和定向选择具 有优质性状的亲本个体进行人工配组繁殖,选育其中符合定向选育方向的个 体进行定向强化选育,提高魟鱼的繁育成功率、产仔率及成活率,归纳繁育 方法,为养殖户带来利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魟鱼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来水并晾晒12小时以上,将晒好的水经过过滤器进行净化并注 入鱼缸;
2)选取野生皇冠黑白魟鱼雄鱼与四代定向改良皇冠黑白母体,繁殖以 5:1的雌雄比例配组;
3)待亲鱼体盘大于30cm时,选择鱼体健康,无疾病、花纹颜色鲜亮、 体态优美的个体作为亲鱼;
4)选择性成熟后的雌性亲本放入准备好的繁殖槽中与雄鱼进行交配, 通过看雌鱼泄殖孔有无红肿的现象判断雌鱼是否受孕,若有红肿现象判断为 受孕,让受孕雌鱼在繁殖槽中产仔,以便再次受孕,提高产量;
5)繁育期间严格控制水温、水质条件,pH值需维持在6.0-7.5之间, 硝酸盐含量需维持在100-300mg/之间,水温控制在29-31℃之间,以保证幼 鱼的成活率;
6)雌鱼产仔后,将幼鱼及时捞出,单独进行饲养,待幼鱼的体盘达到 15cm以上,进行销售或者放入大型的饲养槽中进行培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包括:
选择血统纯正,皇冠特征表现明显,尾柄短粗、尾柄3-4排刺尾刺短而 粗,点色白大、灯笼眼及蕾丝边明显的魟鱼雄性亲本;
选择与纯血统皇冠黑白雄鱼特征基本相似,体盘饱满及生长迅速的亲鱼 作为雌性亲本。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包括:
在交配期,若发现雄鱼撕咬雌鱼过于严重的情况,说明雄鱼没完全成熟 或存在某些疾病,将该鱼进行隔离或淘汰,以顺利完成交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还包括:
繁育期间要精心投喂,保证亲鱼发育所需的营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72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