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8977.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贾进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进熹 |
主分类号: | B65G1/137 | 分类号: | B65G1/13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杨黎峰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装置 物品存放 回收 固定密封部 物品存储 框架部 效率最大化 灵活调整 目标地点 物品入口 放入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公开了一种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本发明回收装置包括多个物品存放模块,相邻的所述物品存放模块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物品存放模块包括支撑部和框架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框架部之间连接形成物品存储框,在多个所述物品存储框的共同的周侧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密封部,在所述固定密封部上设置有物品入口;多个所述物品存放模块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的物品。本发明回收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回收装置;将物品放入所述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与所述物品一起回收。本发明能够解决回收装置的不可扩展问题,使回收装置能够根据目标地点的回收物品种类比例,灵活调整物品存放模块的种类和数量,使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最大化,降低回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属于资源回收和物联网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外卖餐具回收领域和一般垃圾回收领域均存在单元回收成本高,回收经济效益低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回收装置的回收效率太低,单元空间所能容纳的回收物品数量太少。另外,回收装置没有回收数量的统计和信息传输,造成回收时间和回收频率不科学,从而增加回收成本。
现有的回收设备或装置存在多个问题:(1)无针对能够智能识别的外卖餐具的回收解决方案。(2)未充分考虑回收物品的“可叠摞性”,回收装置的“单位容量小”,即一定容量内能够回收的数量小,造成回收效率低,回收成本高。(3)不能根据放置地点的物品种类的不同而灵活地按比例调整针对不同种类物品的回收空间。如,假设有A、B和C三种不同的物品需要回收,在地点P1,A、B和C三种物品的回收比例分别是50%,30%和20%,而在地点P2,A、B和C三种物品的回收比例分别是40%,45%和15%;现有的回收装置不能根据地点P1和地点P2的不同回收需求而灵活调整回收装置对物品A、B和C的不同回收比例。(4)由于回收装置的容量是固定的,不具备扩展性,因此造成回收容量浪费和回收效率低。比如,一个回收装置能够回收1000件物品,在地点P1,一定时间内的回收需求是1200件,如果要满足地点P1的回收需求,则需要再放置一个回收装置,从而造成该回收装置80%的回收能力浪费;而在地点P2,一定时间内的回收需求只有70%(700件),放置一个回收装置则造成该装置30%的回收能力浪费。(5)目前的垃圾回收,垃圾投入到回收箱后,由环卫工人收集,放到一个集中的地点,再由垃圾车拉到垃圾处理场所进行分类或直接焚烧或掩埋。回收环节多,回收的机械化程度低,从而造成回收成本居高不下。(6)智能化程度不足,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应用的程度低。
另外,目前外卖餐具基本使用一次性餐具,其回收多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式回收,难以再利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在回收领域,现有技术多集中于垃圾的回收方法,尚无针对能够“等量回收再利用”物品回收方面的技术创新,也无针对能够智能识别外卖餐具的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其能够提高回收装置的单元回收数量,使回收装置能够按需调整分类回收容量的比例,使回收装置可扩展,回收装置和回收物品同时回收,回收效率高,环保卫生,经济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多个物品存放模块,相邻的所述物品存放模块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物品存放模块包括:支撑部和框架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框架部之间连接形成物品存储框,在多个所述物品存储框的共同的周侧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密封部,在所述固定密封部上设置有物品入口;多个所述物品存放模块用于回收不同种类的物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密封部的内侧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识别所述物品的第一电子标签读写器,所述第一电子标签读写器连接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后台管理模块相连。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物品移动放置部,所述物品移动放置部与所述信息处理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进熹,未经贾进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89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