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及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49197.7 申请日: 2019-06-24
公开(公告)号: CN112211620A 公开(公告)日: 2021-01-12
发明(设计)人: 宁传祥;马中良;郑伦举;王强;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E21B49/00 分类号: E21B49/00;G06F30/20
代理公司: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代理人: 孙向民;廉莉莉
地址: 100027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油藏 保存 能力 评价 图版 生成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公开了一种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原油充注时的初始性质、储层岩石和地层水特征,确定原油样品、储层岩石样品和实验用地层水;根据充注后原油演化特征确定热模拟温压条件;制备获取实验样品,根据热模拟温压条件,获取不同模拟温度点的烃气产量;根据烃气产量与理论烃气产率,计算最高原油保存指数与最低保存指数;利用未熟的褐煤,标定对应原油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生成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本发明以实际地质条件为约束,以热模拟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原油保存指数概念,建立古油藏原油保存能力评价图版,应用范围广,对深部液态石油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原油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地球化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早期研究认为原油稳定性相对较差,高温条件下会发生裂解,生成天然气和固体沥青。但随着深层、超深层油气藏的发现,使得石油在160℃开始大规模裂解,在200℃完全转化为湿气和焦沥青的观点受到了严重挑战,如我国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埋深8406.4m、储层温度在175-180℃、压力在138Mpa的情况下,仍然有成熟度并不高的原油发现。顺南1井、顺托1井等埋深7000m,温度180℃仍存在凝析油气藏。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地层时代老、埋藏深、热演化程度高、多期成藏的特点,早期充注的石油形成古油藏后,随着埋深和地温的增加,古油藏会发生裂解并逐渐从油藏过渡到轻质油藏、凝析油藏、凝析气藏,最终演化为纯气藏。截至目前,我国虽然在不同盆地发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古油藏演化的次生油气藏,但是基于不同盆地地质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古油藏的裂解过程都有着较大差别,严重制约了不同地区古油藏石油勘探深度下限的确定。

现有技术主要是借助了原油裂解热模拟实验结果,建立原油生气动力学参数,来确定古油藏的保存能力。但原油裂解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很多物理—化学因素都会影响原油裂解。开展古油藏储层中原油热演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任何一种因素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设置其他边界条件要尽可能的与地下石油赋存的环境逼近。但是,已报道的这些成果采用的实验装置要么是MSSV小体积封闭体系模拟仪器、要么是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毫克级的原油样品不是赋存于储层介质内、样品室中具有多余的反应空间,无上覆岩层压力,实验条件和实验反应过程与处于深埋条件的实际油藏具有较大的差异,反应物可能未进行实质性的充分反应,导致了原油-矿物-水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物理-化学作用认识的局限,使得在评价与判识原油热稳定性和原油裂解气时往往出现两种截然的结果,可能是来源于地层水和储层介质的影响。且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埋藏差异性,需要大量的裂解生烃动力学计算,得出的判识图版具有局限性,可应用的范围窄。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及系统,以实际地质条件为约束,以热模拟实验数据为基础,提出原油保存指数概念,建立古油藏原油保存能力评价图版,应用范围广,对深部液态石油的勘探、评价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的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确定油气成藏期,根据原油充注时的初始性质、储层岩石和地层水特征,确定原油样品、储层岩石样品和实验用地层水;根据充注后原油演化特征确定热模拟温压条件;制备获取实验样品,根据所述热模拟温压条件,获取不同模拟温度点的烃气产量;根据所述烃气产量与理论烃气产率,计算最高原油保存指数与最低保存指数;利用未熟的褐煤,根据所述热模拟温压条件,获得褐煤的镜质体反射率,进而标定对应原油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生成古油藏保存能力评价图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