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9498.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常占强;钱淑君;王彦兵;王延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13/88;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时序 接力 干涉 叠加 高效 减弱 大气 相位 影响 方法 | ||
1.一种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收集与选择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数据集,收集覆盖同一区域、重轨、连续时间段的单视复数SLC(single look complex)SAR数据集;确定感兴趣区域的范围,对收集到的SAR数据集进行剪切,得到感兴趣区域的SAR数据集;
步骤2:按时间顺序依次确定感兴趣区域SAR影像数据集中的主辅影像,前一对SAR影像对的主影像同时作为后一对的辅影像,进行接力组合,并选取成像时气象条件相近的两景SAR影像作为接力干涉处理的第一景影像和最后一景影像;
步骤3:对所述感兴趣区域的SAR影像数据集按时间顺序接力两两进行雷达干涉测量处理,用n+1景SAR影像生成n幅SAR接力干涉图,对所得接力干涉图去除地形相位分量以及平地相位分量,得到去平相位分量和去除地形相位分量后的干涉图集;
步骤4:对n幅接力干涉图进行叠加平均处理,得到叠加干涉图,最终获取感兴趣区域从第一景SAR数据到最后一景SAR数据成像时间段内的地表形变场,并获得从第一景SAR数据到最后一景SAR数据成像时间段地表平均形变速度,减弱大气延迟相位对叠加干涉图的影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实现过程为:
(1)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处理软件中进行多视处理,生成多视强度图,再从多视强度图中,识别出感兴趣区域,记录感兴趣区域在主影像多视强度图中的行列号数,随后根据主影像多视强度图的方位向视数、距离向视数以及宽高比,计算出SLC影像中的行列号数;
(2)根据所述感兴趣区域SLC影像中的行列号数,对进行干涉处理的SLC影像分别进行裁剪,得到感兴趣区域的SAR影像数据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实现过程为:
(1)对裁剪后SAR数据集中的影像,按时间顺序接力排列,并依次确定主辅影像对,前一对SAR影像对的主影像也作为后一对的辅影像,进行接力组合;
(2)查看接力排序后的SAR影像序列两端即前面几景和最后几景SAR影像成像时间的气象条件,选取成像时间气象条件相近的两景SAR影像作为接力干涉处理的第一景和最后一景影像,以最大限度减轻后续叠加干涉图中残余相位的影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处理软件中,分别进行感兴趣区域SAR数据集中各主辅影像对之间的粗配准和精配准;
(2)辅影像重采样,按照精配准多项式及相位重采样法,对每对SAR影像对中辅影像进行相位重采样,得到重采样后的SAR数据集;
(3)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处理软件中,对上述SAR数据集按时间顺序接力的方式两两进行雷达干涉测量处理,用n+1景SAR影像生成n幅SAR接力干涉图,即生成接力干涉图集;
(4)分别对接力干涉图集中的每个干涉图去除平地相位分量以及去除地形相位,得到去平相位分量和地形相位分量后的接力干涉图集。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利用时序接力干涉图叠加高效减弱大气相位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处理软件包括:GAMMA、SARscape、SARPROZ、EarthView、Doris或StaM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49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SoC芯片的SAR成像实时信号处理装置
- 下一篇:车辆传感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