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椎体扩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9607.8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刘三;鲍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邓琳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囊体 通孔 椎体扩张 内管 显影剂 侧壁 外管 医疗器械技术 依次连接 手柄部 体内部 减小 球囊 连通 破裂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椎体扩张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椎体扩张装置包括沿显影剂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手柄部、外管和球囊体,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球囊体内部,并能够和所述外管连通,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靠近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本发明的椎体扩张装置在内管的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且在靠近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因此球囊体显影剂充满后继续扩张过程中,球囊体前端的通孔较小,有利于减小对球囊体前端的压力,从而使得球囊体整体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容易避免球囊体破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体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对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改进。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是利用球囊扩张压缩椎体使其恢复椎体高度,在椎体形成空腔后向空腔内注入骨水泥填充,以稳定椎体,缓解患者疼痛。
椎体扩张球囊导管的使用方法是:将椎体球囊扩张导管通过预先准备好的工作通道深入骨折椎体,到达指定深度后,沿椎体扩张球囊导管手柄侧端开口向其中缓慢注入一定体积的显影剂加压使球囊体扩张,直到膨胀后的球囊体将坍塌椎体撑起到所需高度,随后吸除显影剂,使球囊体恢复真空折叠状态,拔出球囊导管。椎体形成的空腔可用于填充骨水泥。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扩张球囊主要通过向其中注入显影剂,扩张球囊主要包括手柄部、与手柄部连接的管腔,手柄部侧端连通注入口,管腔的前端连接球囊体。显影剂由手柄部侧端开口注入,沿管腔到达球囊体内,显影剂充满球囊体并在继续扩张过程中,由于球囊体的近端受管腔前端的出口液体流出时的冲击,从而导致球囊体近端由于显影剂注入压力分布不均使得球囊体破裂,加大了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扩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球囊体内显影剂充满后继续扩张过程中,由于压力不均匀产生的球囊体破裂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体扩张装置,包括沿显影剂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手柄部、外管和球囊体,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所述球囊体内部,并能够和所述外管连通,所述内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且靠近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球囊体前端的通孔的直径。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通孔分为三组通孔组,每组通孔组内包括至少三个沿所述内管的周向均匀排布的通孔。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组通孔组分别为第一通孔组、第二通孔组和第三通孔组,所述第一通孔组远离所述外管设置,所述第三通孔组靠近所述外管设置,所述第二通孔组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组和所述第三通孔组之间。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个通孔组内的通孔在垂直于所述内管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合。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体的两端分别包覆在所述内管的两端;所述外管的出口端包覆在所述球囊体的入口端。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管内部穿设有芯管,所述椎体扩张装置还包括支撑丝,所述支撑丝能够穿设在所述外管和所述芯管内。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芯管的入口端、所述内管的入口端、所述球囊体的入口端以及所述外管的出口端通过热熔焊接连接;所述芯管的远离其入口端的一端与所述内管和所述球囊体通过热熔焊接连接。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手柄部的一侧设置有注入口。
作为上述椎体扩张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体为可折叠结构,所述球囊体在展开状态下的形状为椭球形或花生形;所述球囊体在收起状态下时,能够折叠成四个沿周向排列的突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