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加固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49626.0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3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启芳;李胜英;张保壮;张恩奇;苗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器 榫卯节点 木框架 支撑 固定支座 钢支撑 右斜 左斜 柱顶端 安装方便 初始刚度 抗震能力 同一直线 有效解决 柱底端 共线 耗能 抗风 受力 左端 | ||
一种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加固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柱底端和柱顶端的固定支座,左斜支撑的左端与柱底端的固定支座连接,右斜支撑的右端与另一柱的柱顶端的固定支座连接,左斜支撑和右斜支撑之间以摩擦力阻尼器连接,左斜支撑、右斜支撑和摩擦力阻尼器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三者共线构成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木框架初始刚度不足的问题,减轻了榫卯节点耗能的压力,在不改变榫卯节点受力机制的前提下提高了木框架的抗风抗震能力,具有造价低廉,安装方便,易于更换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与修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加固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结构。
背景技术
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结构形式非常丰富,现存的古建筑木结构主要以梁柱结构体系为主,其特点为柱脚平摆浮搁放置于柱基石上,梁柱构件通过榫卯连接构成梁柱结构体系承重骨架;榫卯节点作为古建筑木框架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其典型特征为半刚性,其缺点在于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比较弱,初始刚度较低;现存古建筑木结构都已经理过无数次的地震、战争、风荷载等不利因素的洗礼,榫卯节点的拔榫和榫头和卯口的挤压变形比较严重,导致榫卯节点的耗能能力大幅下降,甚至不能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因此通过增设耗能装置来达到缓解甚至解决古建筑木结构老旧损伤带来的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耗能性能下降等安全隐患是目前古建筑木结构维修加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耗能装置诸如扁钢、弧形钢板、马口铁等传统的金属铁件主要通过其自身材料的屈服来达到耗能作用,金属构件的刚度较大来提高木框架的初始刚度,其特点为装置体型比较小,具有一定的耗能性能和初始刚度。然而存在一些重大缺陷,这类耗能装置仅适用一些跨度比较小,层高比较矮的小型木结构,装置在安装和工作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木柱和木梁带来一些不可逆的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历强风强震偶然荷载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减震耗能性能不足发生构件破坏甚至是结构的整体倒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针对已有的加固修缮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加固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结构,解决传统铁件加固方法仅适用于体型较小的古建筑木结构,初始刚度较小,耗能装置的不可逆性以及在强风强震等作用力比较大的不利荷载作用下发生由于耗能性能不足引起的破坏性倒塌等问题,本发明在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还能通过调节摩擦力阻尼器的初始刚度来定量的提供初始刚度,通过换用符合所述的摩擦力阻尼器可以达到自复位的性能,适用于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维修加固保护以及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减震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加固榫卯节点木框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柱底端和柱顶端的固定支座4,左斜支撑1的左端与柱底端的固定支座4连接,右斜支撑2的右端与另一柱的柱顶端的固定支座4连接,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之间以摩擦力阻尼器3连接,左斜支撑1、右斜支撑2和摩擦力阻尼器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三者共线构成摩擦力阻尼器-钢支撑。
所述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采用实心圆钢管或矩形实心钢管等。
所述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的一端设置有双叶连接板11,另一端设置有单叶连接板12,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的双叶连接板11分别与摩擦力阻尼器3的左端连接板和右端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7连接,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的单叶连接板12分别与相应的固定支座4连接。
所述双叶连接板11和单叶连接板12均通过切削而成。
所述固定支座4包括弧形钢箍一41和弧形钢箍二42,弧形钢箍一41和弧形钢箍二42的内侧均设置有橡胶垫8,弧形钢箍一41和弧形钢箍二42两端预留螺栓孔,通过固定螺栓6和预紧螺栓5贯穿预留的螺栓孔实现弧形钢箍一41和弧形钢箍二42的连接,其中位于木框架的内侧的固定螺栓6上设置滑动轴承9,所述左斜支撑1和右斜支撑2的单叶连接板12与轴承铰接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