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49767.2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2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军;黄智泉;潘健;尼军杰;张海燕;杨威;张永生;魏炜;许健;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30 | 分类号: | B02C4/3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张智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修复 耐磨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包括基体(1)、耐磨过渡层Ⅰ(2)、耐磨过渡层Ⅱ(3)、硬质合金棒(4)、焊接封闭环(5)和耐磨堆焊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上是耐磨过渡层Ⅰ(2),耐磨过渡层Ⅰ(2)上是耐磨过渡层Ⅱ(3),耐磨过渡层Ⅱ(3)上是耐磨堆焊层(6);
所述的基体(1)、耐磨过渡层Ⅰ(2)和耐磨过渡层Ⅱ(3)连为一体后开设台阶孔(7),台阶孔(7)包含下部的小孔(7-1)和上部的大孔(7-2),其中大孔(7-2)位于耐磨过渡层Ⅱ(3)的上部,小孔(7-1)包含下部孔(7-1-1)、中部孔(7-1-2)和上部孔(7-1-3),下部孔(7-1-1)位于基体(1)上部,中部孔(7-1-2)贯穿耐磨过渡层Ⅰ(2),上部孔(7-1-3)位于耐磨过渡层Ⅱ(3)的下部;
所述的硬质合金棒(4)包含下棒体(4-1)、中棒体(4-2)和上棒体(4-3);
所述的下棒体(4-1)嵌入小孔(7-1)并通过胶(8)与小孔(7-1)的孔壁连接,中棒体(4-2)与大孔(7-2)之间设有焊接封闭环(5),上棒体(4-3)凸出耐磨过渡层Ⅱ(3),上棒体(4-3)之间是耐磨堆焊层(6);
所述的硬质合金棒(4)的顶端比耐磨堆焊层(6)表面低0-3mm,耐磨堆焊层(6)覆盖整个耐磨件的表面;
制备耐磨结构时,先对基体(1)进行第一次预热,然后堆焊耐磨过渡层Ⅰ(2),再进行第二预热,再堆焊耐磨过渡层Ⅱ(3);其中,所述的第一次预热温度为180℃-350℃,第二次预热温度为80℃-120℃,所述的堆焊耐磨过渡层Ⅰ(2)的焊接材料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5%-0.3%,Mn 1%-12%,Si 1%-3%,Cr 1%-15%,Ni 1%-12%,Mo 1%-12%,焊接电流400A-550A,焊接电压25V-30V,焊接速度300mm/min-600mm/min;所述的堆焊耐磨过渡层Ⅱ(3)的焊接材料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05%-0.5%,Mn 3%-25%,Si 2%-5%,Cr 6%-30%,Ni 3%-20%,Mo 3%-15%,Nb 0.05%-5%,Ti 0.05%-5%,焊接电流380A-500A,焊接电压22V-26V,焊接速度280mm/min-550mm/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质合金棒(4)的长度为40mm-80mm;所述的硬质合金棒(4)的直径为3mm-30mm,在同一耐磨结构中硬质合金棒(4)的直径不同,不同直径的硬质合金棒(4)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焊接封闭环(5)的内外半径差为3mm-8mm,焊接环封闭(5)的厚度为2mm-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过渡层Ⅰ(2)的厚度为8mm-35mm,耐磨过渡层Ⅱ(3)的厚度为3mm-15mm,耐磨堆焊层(6)的厚度为5mm-10mm。
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制备基体(1)→第一次预热→堆焊耐磨过渡层Ⅰ(2)→第二次预热→堆焊耐磨过渡层Ⅱ(3)→去应力热处理→开台阶孔(7)→硬质合金棒(4)涂胶(8)→硬质合金棒(4)嵌入台阶孔(7)的小孔(7-1)→制备焊接封闭环(5)→堆焊耐磨堆焊层(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预热温度为180℃-350℃,第二次预热温度为80℃-120℃。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修复的耐磨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焊耐磨过渡层Ⅰ(2)的焊接材料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05%-0.3%,Mn 1%-12%,Si 1%-3%,Cr1%-15%,Ni 1%-12%,Mo 1%-12%,焊接电流400A-550A,焊接电压25V-30V,焊接速度300mm/min-60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97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