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及利用其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0338.7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4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康燮;金炳圭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8 | 分类号: | B01J20/28;B01J20/30;B01J20/32;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殷爽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多孔 体制 装置 利用 方法 | ||
1.一种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在外周面的一部分设置多个内部窗,在内部形成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与锂吸附用多孔体之间的反应空间;
反应外壳,配置于上述外罩的内部,一侧与驱动轴相连接,随着驱动轴的旋转来进行旋转,在内部设置能够支撑固定上述锂吸附用多孔体的固定装置,外部面由金属网格构成;以及
驱动部,安装于上述外罩的上部,使上述反应外壳垂直移动或旋转来使固定于上述反应外壳的锂吸附用多孔体浸渍在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并加速接触,在锂吸附用多孔体的多孔有效涂敷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或者在锂吸附用多孔体顺畅地排出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包括:
投入口,能够向一侧投入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以及
排出口,能够向另一侧排出反应之后的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在内周面形成有不与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反应的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在外周面设置加热装置,从而能够对向外罩的内部投入的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的一端呈半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罩在呈半球形的一端设置用于支撑上述外罩的多个支撑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外壳包括:
框架,一侧与上述驱动轴相连接;
支架,紧固在上述框架来支撑并固定上述锂吸附用多孔体;以及
金属网格,包围上述框架的外周面,并使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透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在一侧设置滑门或通过铰链固定的门,一面开放,能够将上述锂吸附用多孔体装入上述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包括:
盖,放置于上述外罩的上部,用于密封外罩;
驱动轴,贯通上述盖,一端紧固在上述反应外壳来传递旋转力;
马达,紧固在上述驱动轴来使驱动轴进行旋转;
轴承,设置于上述马达的下部,用于支撑上述驱动轴的负荷;
多个线性执行器,配置于上述盖的上部,在一侧紧固上述马达,来使马达进行垂直运动;
控制装置,设置于上述马达的一侧,用于控制上述马达的旋转和上述线性执行器的驱动;以及
外部框架,配置于上述盖的上部,能够牵引上述驱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反应外壳在紧固在上述驱动轴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来确认上述外罩内部的温度,
通过上述加热装置调节上述外罩的内部温度来控制上述锂吸附用多孔体浸渍在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或者相接触的期间内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吸附用多孔体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外壳还包括在下侧延伸并旋转来对向上述外罩内投入的上述含有锂及锰的前体溶液进行搅拌的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未经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03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W
- 下一篇:一种用于吸附六氟化铀的硅基分子筛膜材料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