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0825.3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1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雅琳;李健芳;孙宏杰;张霄楠;李桂洋;黄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6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高志瑞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锥度 蜂窝 夹层 结构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变截面双锥度蜂窝夹层结构特点,设计阴模及阳模;
(2)将预浸料铺设在阴模的外蒙皮成型模内,把阴模放置于真空袋中,将包覆有真空袋的阴模放置于温度210-220℃、压力0.6mpa条件下,进行固化成型得到外蒙皮;
将预浸料铺设在阳模的内蒙皮成型模内,把阳模放置于真空袋中,将包覆有真空袋的阳模放置于温度210-220℃、压力0.6mpa条件下,进行固化成型得到内蒙皮;
(3)将半固化的芳纶蜂窝板根据第一阳模锥段、第二阳模锥段和第三阳模锥段的长度进行分段切割得到第一芳纶蜂窝板、第二芳纶蜂窝板和第三芳纶蜂窝板,将第一芳纶蜂窝板、第二芳纶蜂窝板和第三芳纶蜂窝板放入烘箱中低温加热,将第一芳纶蜂窝板、第二芳纶蜂窝板和第三芳纶蜂窝板从烘箱取出,将第一芳纶蜂窝板铺设于第一阳模锥段,将第二芳纶蜂窝板铺设于第二阳模锥段,将第三芳纶蜂窝板铺设于第三阳模锥段,其中,阳模的内蒙皮成型模的轴中心线、第一芳纶蜂窝板的轴中心线、第二芳纶蜂窝板的轴中心线与第三芳纶蜂窝板的轴中心线均重合;将第一芳纶蜂窝板弯曲使得其贴合到第一阳模锥段的表面得到第一芳纶蜂窝,将第二芳纶蜂窝板弯曲使得其贴合到第二阳模锥段的表面得到第二芳纶蜂窝,将第三芳纶蜂窝板弯曲使得其贴合到第三阳模锥段的表面得到第三芳纶蜂窝,然后将阳模放入烘箱中固化得到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
(4)标出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内表面相对应的内蒙皮的加厚区的位置和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外表面相对应的外蒙皮的加厚区的位置,采用角磨机进行磨切;
(5)用砂纸将内蒙皮和外蒙皮粘接面均匀打磨出粗糙的新表面,用丙酮将内蒙皮和外蒙皮粘接面上的粉末擦拭干净;
(6)将金属预埋件的粘接面涂抹底胶,并将涂好底胶的各金属预埋件在室温下晾置30min;
(7)将内蒙皮和外蒙皮涂刷底胶后,在室温晾置30min后,在内蒙皮和外蒙皮的粘接面粘贴一层胶膜,将步骤(4)加工后的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贴合在外蒙皮的内表面,将金属预埋件设置于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内;
(8)将发泡胶填充于金属预埋件与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连接位置处,将内蒙皮的外表面和步骤(4)加工后的双锥度结构的芳纶蜂窝相粘结,将定位工装与预埋件相连接,得到未固化的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
(9)将未固化的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铺设在阴模的外蒙皮成型模内,把阴模放置于真空袋中,将包覆有真空袋的阴模放置于温度180-200℃、压力0.2mpa条件下,进行固化成型得到变截面双锥度芳纶蜂窝夹层结构;
在步骤(1)中,所述阴模包括若干个挡条(1)、框架式阴模底板(2)、第一阴模锥段(3)、第二阴模锥段(4)、第三阴模锥段(5)和吊耳加强部(6);其中,
第一阴模锥段(3)、第二阴模锥段(4)和第三阴模锥段(5)均设置于框架式阴模底板(2);
第一阴模锥段(3)、第二阴模锥段(4)和第三阴模锥段(5)依次相连接;
第一阴模锥段(3)、第二阴模锥段(4)和第三阴模锥段(5)的两个侧端均设置有挡条(1);
所述吊耳加强部(6)与所述框架式阴模底板(2)相连接;
所述第一阴模锥段(3)的锥角为8.5°,小端半径为112.5mm,大端半径180mm;
所述第二阴模锥段(4)的锥角为8°,小端半径为180mm,大端半径为238mm;
所述第三阴模锥段(5)的锥角为1°,小端半径为238mm,大端半径为266mm;
在步骤(1)中,所述阳模包括框架式阳模底板(22)、第一阳模锥段(23)、第二阳模锥段(24)、第三阳模锥段(25)和第二吊耳加强部(26);其中,
所述框架式阳模底板(22)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蜂窝拉伸定位孔(21);
第一阳模锥段(23)、第二阳模锥段(24)和第三阳模锥段(25)设置于框架式阳模底板(22);
第一阳模锥段(23)、第二阳模锥段(24)和第三阳模锥段(25)依次相连接;
第二吊耳加强部(26)设置于框架式阳模底板(22);
所述第一阳模锥段(23)的锥角为8.5°,小端半径为91.5mm,大端半径159mm;
所述第二阳模锥段(24)的锥角为8°,小端半径为159mm,大端半径为217mm;
所述第三阳模锥段(25)的锥角由1°转变为9.5°后转变为1°,小端半径为217mm,大端半径为2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08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钢格栅自动化生产设备
- 下一篇:薄壁管电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