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底原位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2121.X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桐君;黄仲庆;曹林枝;林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01/30;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泰智汇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1 | 代理人: | 江丽娇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底 原位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河底原位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通过将河底原位修复剂前体和底泥材料混合后在细菌培养基中培养制备得到;所述底泥材料来自待修复的污染水体底部表层污泥;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前体由陶粒、粉煤灰、聚丙烯酰胺、氧化镁和铁屑混合而成;
所述底泥材料制备过程如下:取待修复的污染水体底部表层污泥,剔除其中碎玻璃、碎石头、木棍,过滤,风干得到,含水率20~36%;
所述底泥材料中含有土著微生物菌群,所述土著微生物菌群由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乳酸杆菌、硫化细菌、聚磷菌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底原位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陶粒300-400份、粉煤灰250-350份、聚丙烯酰胺20-50份、氧化镁100-150份、铁屑80-100份、底泥材料200-4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底原位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粒径为100-500目;
所述粉煤灰粒径为0.5-300μm;
所述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量为100-2000万;
所述聚丙烯酰胺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非离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底原位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中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乳酸杆菌、硫化细菌、聚磷菌的微生物丰度分别为10.52%、8.29%、11.25%、6.27%、5.52%、9.63%、6.82%及5.20%。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前体:称取陶粒、粉煤灰、聚丙烯酰胺、氧化镁、铁屑,将上述粉料投入高速粉料混合装置,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河底原位修复剂前体;
2)培养微生物:将底泥材料和河底原位修复剂前体混合后在避光条件下,于细菌培养基中浸泡搅拌混匀;每隔两天,更换新鲜的细菌培养基混匀,培养至微生物丰度基本达到要求,过滤,即得;所述微生物丰度基本达到要求是指: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中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乳酸杆菌、硫化细菌、聚磷菌的微生物丰度分别为10.52%、8.29%、11.25%、6.27%、5.52%、9.63%、6.82%及5.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底原位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培养具体条件如下:将底泥材料和河底原位修复剂前体混合后在避光条件下,于30~35℃下置于pH为7~8的细菌培养基中浸泡搅拌120~200S,混匀;每隔两天,更换新鲜的细菌培养基混匀,培养7天后,过滤,完成;
所述细菌培养基为:将乙酸钠100~250mg、玉米浆10~60mg、蔗糖20~70mg、硫酸铵150~200mg、碳酸氢钠20~40mg、磷酸氢二钾1~1.5g、硫酸镁150~200mg、硫酸铜1~1.5mg、硫酸锌0.5~2mg和水1L混合后,调pH为7~8,即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底原位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混合搅拌转速为500-1300rpm;
所述混合搅拌时间为5-60分钟。
8.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原位修复剂应用于城市河道、生活污水排放渠、工业污水排放渠以及恶臭污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未经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21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