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2867.0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1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魏丹丹;段金廒;常相伟;郭盛;严辉;钱大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6/287;A61K47/26;A61P1/00;A61P1/04;A61K127/00;A61K1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善 肠道 功能 菊茎叶多 成分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颗粒剂由菊茎叶挥发油、菊茎叶水提取物和菊茎叶乙醇提取物与适当的辅料组成。本发明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制备得到,采用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天然菊茎叶多成分复配制备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纠正紊乱的肠道代谢和营养价值,能够显著修复包括内毒素所致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便捷,自动化程度高,以菊茎叶为原料,变废为宝,能很好地保留原料中的有效成分,无毒副作用,可以用于畜牧养殖的饲料添加剂,或用于制备功能性饲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毒素、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慢性炎症刺激所致肠炎严重影响和制约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实践中多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饲喂法降低经济动物病害发生及短期肥育的目的。长期抗生素使用已经造成水源和土壤的污染,同时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球范围内均出台各项政策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中药及天然产物富含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化合物库,天然产物由于作用途径和作用靶点的多样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从中药和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生素的替代成分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出路。
菊茎叶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茎和叶,据本草记载,菊“疗腰痛来去陶陶,除肠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脏,调四肢”,结合“茎叶根实并同”的本草记载,可知菊茎叶可安肠胃,用于调节肠功能紊乱。此外,《中药大辞典》和《中华本草》记载菊叶味辛、甘,性平,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治疔疮、痈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药用菊花的采收、加工过程中,约有5万吨菊茎叶被废弃或粉碎后直接还田。由于菊茎叶中富含黄酮类和酚酸类等抗菌、抗炎、抗病毒类活性成分,直接还田后该类成分不仅作为化感和自毒物质直接引起菊种植的连作障碍;同时改变土壤中的菌群结构和微生态,进一步通过植物—微生物间的互作影响菊的生长、发展和代谢。
菊茎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叶绿素、纤维素、氨基酸和核苷酸类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动物的青储,因此综合考虑将菊茎叶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提取其中的挥发油、水提取物以及乙醇提取物,并将其复配制备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该颗粒剂兼具挥发油类成分的抗菌抗病毒活性,水溶性多糖等成分的免疫调节、肠道调理活性,以及脂溶性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抗菌、抗炎、免疫调剂等活性,可用于畜牧养殖中的饲料添加剂或功能性饲料。既能够充分释放菊资源价值,通过综合利用将其吃干榨净,同时有利用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其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纠正紊乱的肠道代谢和营养价值,能够显著修复包括内毒素所致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菊茎叶挥发油、菊茎叶水提取物和菊茎叶乙醇提取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的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菊茎叶多成分颗粒剂,它是由下列方法制备得到:
(1)取新鲜菊茎叶,粉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脂吸法、浸泡法、冷冻压榨法、化学溶剂萃取法、二氧化碳萃取法等制备挥发油备用;
(2)收集上述水蒸气蒸馏残液备用,将其残渣或其他挥发油萃余物残渣中加入5-20倍水,浸泡,加热煎煮3次,过滤,滤液待用;
(3)取上述滤渣,加入5-20倍量95%乙醇浸泡,加热煎煮3次,过滤,滤液待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2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