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3389.5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5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8 | 分类号: | H04W16/28;H04W72/04;H04W7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红爽;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独立 组网 nsa 系统 波束 管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一基站全方位扫描所覆盖区域内的目标用户,确定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二基站扫描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确定第二基站与所述目标用户之间的匹配波束。本发明实施例利用4G基站中全向天线或是定向天线的大范围全覆盖特性,实时跟踪5G用户的位置所处的方位角度范围,然后控制该范围内较少的5G天线波束对该范围进行精确扫描,快速匹配出最佳发射—接收波束,有效减少波束扫描次数,提高波束管理系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波束成形技术是5G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波束成形技术会对无线信号的能量产生聚焦,形成一个精确指向性波束(Beam),产生更强的信号增益来克服路损,从而为5G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采用波束成形技术之后,通常波束越窄,信号增益越大,但相应的覆盖区域就越小,一旦波束的指向偏离用户,用户反而接收不到高质量的无线信号,所以,5G基站须使用多个不同指向的波束才能完全覆盖小区。在下行过程中,基站依次使用不同指向的波束发射无线信号,根据用户反馈确定对准该用户的最佳发射波束(Beam determination)。更为复杂的是,用户也有天线阵列。这意味着,在波束对准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发射波束,也要考虑接收波束。为此,5G标准允许用户对发射波束变换不同的接收波束,并从中选择最佳接收波束,由此产生一对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如图1所示,用户1和用户2所对应的最佳发射—接收波束对分别为(t4,r3)和(t6,r2)。这个波束对准匹配的扫描过程称为波束管理技术。
实际上,为保证最终得到足够的信号增益,大规模天线阵列所产生的波束通常需要变得很窄。付出的代价是,基站需要使用大量的窄波束才能保证小区内任意方向上的用户都能得到有效覆盖。在此情况下,遍历扫描全部窄波束来寻找最佳发射—接收波束的策略显得费时费力,与5G所期望的用户体验不符。同时,考虑到用户可能处于移动状态,最佳发射—接收波束会随着用户的位置而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跟踪用户(Beam tracking),寻找最佳发射—接收波束,需要反复进行遍历扫描过程,不断切换最佳发射—接收波束,为用户提供无缝覆盖,保证通信不中断、不掉线,这无疑增加了波束管理系统的复杂程度及通信的实时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能够快速匹配出最佳发射—接收波束。
为了达到本发明实施例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非独立组网NSA系统的波束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一基站全方位扫描所覆盖区域内的目标用户,确定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
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二基站扫描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确定第二基站与所述目标用户之间的匹配波束。
优选地,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一基站全方位扫描所覆盖区域内的目标用户包括:
利用4G基站中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发射M个第一波束,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所述4G基站基于M个第一波束对所覆盖区域进行波束扫描。
优选地,确定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包括:
接收目标用户发送的第一波束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波束测量信息为目标用户根据第一基站发射的M个第一波束进行强度测量获得的;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波束测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
优选地,通过NSA系统中的第二基站扫描目标用户所在的方位角度范围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