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3560.2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陆航;姚湘平;张洪春;陈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孔 道路结构 过滤板 盖板 排水 路面层 排水槽 推杆 从上至下 道路施工 滑移连接 技术要点 外侧设置 依次设置 上表面 中间层 伸入 平行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路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路面层的外侧设置有排水槽以及封闭排水槽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呈长方形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排水孔,所述过滤板上表面滑移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长度小于排水孔的长度,所述盖板朝向排水孔的一侧设置有伸入排水孔的推杆。本发明具有方便清理排水孔、及时排水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是指排除城市道路路面上的降水所采取的措施。通常路面水按路面的坡度状况汇流至街沟,再由街沟经雨水口流入连接管,由连接管经检査井进人排水干管,然后由排水干管的出水口排放至附近江、湖、海等水体。城市道路路面水排水应迅速流畅,不得积水及在路面上形成水膜,影响行车。
在公开号为CN1090980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避免路面雨水沉积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该避免路面雨水沉积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车行道排水沥青路面,稀桨封层,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乳化沥青稀桨封层,透水垫层,水泥稳定碎石,路基配碎石,人行道路透水砖路面,中砂找平层,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人行道路面排水层,人行道下水口,下水管,分隔绿化带,缓冲储水槽,中防护板,防护格栅,支撑板,路牙石,混凝土渠道,导流体,渠内排水管,对接透水垫层,渠内排水口,漩涡排水口,弧形排水桥,过滤柱,绿化种植盘和外排水管;所述车行道排水沥青路面的内端侧边处通过混凝土镶嵌固定有两个对称的中防护板,且两个所述中防护板之间为混凝土渠道;所述混凝土渠道的底部平面上通过混凝土嵌封有与绿化种植盘相互间隔的渠内排水口;所述渠内排水口的底部与渠内排水管相连通;所述车行道排水沥青路面的两侧与人行道路透水砖路面相交处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有路牙石,且路牙石下方的车行道排水沥青路面中埋设有漩涡排水口,并且漩涡排水口的下端又与埋设在车行道排水沥青路面中的外排水管相连通;所述人行道路透水砖路面的外侧为人行道路面排水带,且人行道路面排水带的结构为人行道下水口和分隔绿化带相互间隔排列的方式;所述人行道下水口的下端与埋设在人行道路面排水带土层中的下水管相连通;所述下水管的下端连接在外排水管上。
现有技术以及上述专利中均在路边设置防护格栅,达到排水的目的,但是道路两边的绿化带随季节变化会产生枯枝枯叶,并掉落或随着雨水积聚在防护格栅上,进而堵塞排水孔,当短时间内强降雨时容易导致部分路面积水严重,严重干扰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其具有方便清理排水孔、及时排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排水的道路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路面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路面层的外侧设置有排水槽以及封闭排水槽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呈长方形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条相互平行的排水孔,所述过滤板上表面滑移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长度小于排水孔的长度,所述盖板朝向排水孔的一侧设置有伸入排水孔的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从排水孔流入排水槽从而排出,当排水孔上覆盖有枯叶和枯枝时,推动盖板使其沿过滤板长度方向滑动,盖板在滑动时将过滤板上的枯叶和枯枝清扫至路面层,推杆可以将进入排水孔内的枯叶和枯枝推出,方便清理排水孔,及时排走雨水。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倒V字形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盖板的滑移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在滑动时更容易伸入枯叶和枯枝的下方,方便将其清扫至路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盖板朝向滑槽一侧设置有与其滑移连接的滑块,所述滑槽的侧壁开设有与排水孔连通的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进入滑槽时,能够从漏水孔经过排水孔再进入排水槽内,避免滑槽内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