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用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3909.2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辉;阚梓瑄 |
地址: | 03703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机车 供气 系统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用气密性检测装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通风管和检测组件,其中:通风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一管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阀门设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且连通处位于第一阀门和出风口之间;第二阀门设于连通处和第二管体的排风口之间;检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记录仪和工业计算机;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阀门和出风口之间;记录仪用于记录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数据;工业计算机用于接收压力数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自动检测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气密性,不但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准确性,也提高了试验效率,进而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机车气密性试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牵引或推送铁路车辆运行的电力机车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电力机车投入使用前,需要对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以保证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电力机车供气系统气密性的检测通常依靠人工操作完成,具体而言,试验人员利用通风管将压缩空气依次注入到供气系统的总风管路、列车管路和平均风管路中,并对总风管路、列车管路和平均风管路中的气体压力进行测量,随后等待一段时间,再次对总风管路、列车管路和平均风管路中的气体压力进行测量,并根据前后的测量结果对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评估,以完成电力机车供气系统气密性的检测。
易于理解的是,人工操作不但效率较低,而且容易造成试验人员疲惫,导致记录的数据出现偏差或错误,进而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用气密性检测装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自动检测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气密性,不但提高了检测过程的准确性,也提高了试验效率,进而节约了人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用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通风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管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能够与风源设备相连通,所述出风口能够与电力机车供气系统的待测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一阀门设于所述第一管体,且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且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具有排风口;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第二管体,且位于所述排风口和所述连通处之间;
检测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记录仪和工业计算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管体,且位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记录仪连接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记录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压力数据;所述工业计算机连接于所述记录仪,用于接收所述压力数据,并根据所述压力数据确定所述待测管路的气密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风管并联设置,且多个所述进风口彼此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待测管路包括总风管路、列车管路和平均风管路,三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总风管路、所述列车管路及所述平均风管路相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阀门之间设有减压阀,用于将所述风源设备产生的压缩气体的压力值减小为期望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口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设有截流阀,用于调节所述压缩气体的排出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