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新型破冰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4190.4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4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韩阳;钟若凡;郭春雨;王超;赵大刚;林健峰;王于;赵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5/40 | 分类号: | B63H2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冰 内圆柱 马格努斯效应 万向节 圆锥 螺旋桨 舵柱 拆卸 转动 内圆柱表面 逆时针转动 外圆柱表面 电机布置 电机带动 破冰能力 同轴布置 直线轴承 操纵性 传统的 船尾舱 键连接 顺时针 外圆柱 艉轴架 冰块 船舵 舵力 加装 船舶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马格努斯效应新型破冰舵。该新型破冰舵包括内外两个圆柱,两个圆柱同轴布置并利用内圆柱表面的键连接在一起,保证由内圆柱带动外圆柱转动,内圆柱的转动是由电机带动的并可以实现内圆柱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电机布置在船尾舱,和内圆柱之间由万向节连接,在内圆柱伸向万向节的部分加装了一个直线轴承以加大结构强度。外圆柱表面有圆锥颗粒,可以更好地对尾部冰块进行破冰并保护螺旋桨。该新型破冰式圆柱船舵利用马格努斯效应,产生的舵力更大,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且安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不需要像拆传统的舵一样拆卸艉轴架或者舵柱。舵柱表面的圆锥颗粒加强了船尾破冰能力,同时保护螺旋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破冰舵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马格努斯效应的新型破冰舵领域。
背景技术
马格努斯效应指的是在粘性不可压缩流体中,运动的旋转物体受到升力作用,从而影响物体在空气中或水中的行进路线的一种现象。圆柱在速度为V的均匀流场中作顺时针旋转,根据无滑移条件,圆柱表面附近的流体会随圆柱的旋转一起运动,使得与圆柱旋转方向相同的流体速度增加,而与圆柱旋转方向相反的流体速度减小,则右半部分圆柱表面附近的流体速度大于左半部分流体速度,由伯努利原理知,圆柱右半部分压强较左半部分小,压强差的存在使得圆柱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即马格努斯效应力。同理,当圆柱逆时针旋转时,旋转圆柱则会受到一个向左的力。
国内目前关于马格努斯的专利大多都是运用在新能源方面的专利,例如国内申请号为CN201810649830.5以及国内申请号为CN201680039038.7的专利,通过马格努斯效应产生的推力对装置产生推力。通过该机理设计的装置固然节能且独立,但首先由于长径比的限制,马格努斯效应力有所受限,其次想要独立控制各个马格努斯效应的圆柱,对风力或者水力的不同进行调整,目前而言是比较难实现的。国内申请号为CN201521086987.X的专利,通过阶梯马格努斯型风力叶片及风力机,同样存在安装复杂且难以调整的问题。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引发了各国的关注,书中强调了我国目前在北极的重点领域是资源探索和北极航运路线。无独有偶,中国船舶行业目前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极地、南海、内河。所以冰区和近冰区船舶航行技术在现如今的国家战略中至关重要,冰区航行船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破冰能力。本发明所提出的利用马格努斯效应当做船舵并使用它来进行船尾破冰的方案是十分可行的,在现如今船舶营运范围广,冰区恶劣环境条件多、传统尾舵结构复杂、舵力有限和造价较高的背景下,该新型圆柱形破冰舵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船舶快速操舵,并利用船尾舵破冰,从而提高船舶操纵性并保护船舶螺旋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马格努斯效应新型破冰舵,包括4内圆柱、3外圆柱、5圆锥颗粒、41电动机、42万向节、43直线轴承,其特征是:所述4内圆柱和3外圆柱同轴布置,4内圆柱与3外圆柱采用键连接;41电动机和4内圆柱之间由42万向节连接。
所述基于马格努斯效应新型破冰舵设置在2螺旋桨后方。
所述外圆柱表面设有可消耗的5圆锥颗粒。
所述5圆锥颗粒沿3外圆柱的圆周方向布置,每一圈布置5个,沿轴向总共布置5圈,总计25枚5圆锥颗粒。
所述4内圆柱和41电动机之间加装一个直线轴承,41电动机转轴的直径和4内圆柱直径相同,41电动机的转速在5转每秒到30转每秒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新型破冰式圆柱船舵利用马格努斯效应,产生的舵力更大,提高了船舶的操纵性且安装和拆卸都十分方便,不需要像拆传统的舵一样拆卸艉轴架或者舵柱。
2.本发明在舵柱表面增加了圆锥颗粒,加强了船尾破冰能力,同时保护螺旋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4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