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5563.X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4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江;黄大康;高宇宁;廖爱雪;连波;胡晓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9/38 | 分类号: | C07D209/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基 羟基 吲哚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往有机溶剂中加入α,α‑二氟‑β‑酮酸化合物和靛红,加热进行脱羧加成反应,即制得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类化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价格便宜,容易获得,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采用任何的催化剂即可进行,反应易操作,后处理简单,适用范围广,是一种制备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新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3-二羰基吲哚,通常称为靛红,是一种重要的天然产物。同时,很多天然产物或者生物活性分子也都含有靛红或氧化吲哚结构单元。靛红类化合物具有多重反应性能,如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螺环化反应等等(参见da Silva,J.F.M.;Garden,S.J.;Pinto,A.C.J.Braz.Chem.Soc.2001,12,273.)。靛红以及一些结构简单的取代靛红廉价易得,因此,关于靛红类化合物的反应,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际应用,近些年来都有很大的发展(参见Mohammadi,S.;Heiran,R.;Herrera,R.P.;Marqués-López,E.ChemCatChem 2013,5,2131.)。
鉴于靛红3号位的羰基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又可以作为合成中的潜在手性中心,通过亲核加成或螺环化反应将靛红类化合物转化为2-氧化吲哚类化合物是一类应用广泛而重要的方法学(Klein,J.E.M.N.;Taylor,R.J.K.Euro.J.Org.Chem.2011,2011,6821.等)。特别是3号位取代的3-羟基吲哚酮类衍生物,很多是天然产物或生物活性分子,如convolutamydines,diazonamides,leptosin D等等,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性,抗癌性,抗病毒性等等(参见Kamano,Y.;Zhang,H.-P.;Ichihara,Y.;Kizu,H.;Komiyama,K.;Pettit,G.R.Tetrahedron Lett.1995,36,2783.等)。
由于氟原子具有较强的吸电子性、亲脂性及较小的空间位阻,因此向有机分子中选择性引入氟原子可改变其某些化学性质及生理活性,是一种合成药物分子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目前向有机分子中引入氟原子的制备方法较少,一般需要昂贵的催化剂、配体或者反应的原料制备困难等,如使用二氟烯烃的烯醇硅醚化合物与靛红类化合物进行的亲核加成反应。(如Yu,J.-S.;Liu,Y.-L.;Tang,J.;Wang,X.;Zhou,J.Angew.Chem.Int.Ed.2014,53,9512.等文献记载)。.
以上方法中,二氟烯醇硅醚的制备条件比较苛刻,需要用到强碱和昂贵的氟化试剂,因此原料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和制备。此外,反应需要昂贵复杂的有机配体,也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要需求一种新的方法来制备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往有机溶剂中加入苯基取代的α,α-二氟-β-酮酸化合物和靛红,加热进行脱羧加成反应,即制得3-二氟烷基-3-羟基吲哚类化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苯基取代的α,α-二氟-β-酮酸化合物与靛红的摩尔比为(2-4):1。若酮酸的量较少,如酮酸化合物和靛红的摩尔比为1:1时,则靛红不能反应完全。若酮酸的量过多,则造成多余原料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苯基取代的α,α-二氟-β-酮酸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55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