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惯组气密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5682.5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3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娟;王丰;江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茹阿昌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密 检测 装置 方法 | ||
一种新型惯组气密检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充气泵、三通阀门、压力表、惯组转接工装。三通阀门通过调节转向头来控制空气流通方向;其中三通阀门三个出入口分别连充气泵、压力表和惯组转接工装。气密检测时,惯组转接工装和压力表相通;充气时,充气泵向惯性测量装置内部充气,充气完成后旋转三通阀门手柄将惯组转接工装与压力表连通,对压力表的数值进行连续数据采样,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压力表数值检测惯性测量装置是否漏气,从而判断惯性测量装置密封结构的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惯组气密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惯性测量组合(以下称“惯组”)作为航空航天载体设备控制系统的重要单机,不依赖外界,不受外界任何干扰,依靠自身陀螺仪给出载体角加速度矢量和加速度计给出线加速度矢量,就能得到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偏航角和位置信息等,便于载体进行姿态控制和制导控制,多用于国防科技领域。
光纤惯组由于其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其应用场所越来越多。而很多应用环境相对恶劣,在惯组结构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防湿热、防水汽,采取密封措施是唯一选择,如果惯组密封性能设计不好,容易导致惯组在湿热环境中工作时进入湿气,惯组内部进入湿气长时间下去会影响内部电路和惯性仪表的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会损坏惯组内部元器件。所以密封设计的好坏对惯组影响较大,但如何对密封性性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合理的气密检测方式是对惯组密封性能最有效的评价方式。
目前惯组的密封设计根据惯组结构形式一般采用通过添加密封圈或者密封垫的形式,如图5所示。其中,密封圈也有截面为O型、D型、矩形等不同形式,不同形式的密封设计其密封效果有所不同。对于密封性要求高的惯组需要验证其密封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传统的检测试件密封性检测(又称泄露)是采用浸水或浸油目视气泡法,它的设备简单,结果直观,但检测精度和效率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无法实现自动定量测漏,同时,还会给试件带来潮湿生锈,杂质浸入等不良影响及繁琐的试件表面附水(或油)后处理,甚至有些产品不允许用此方法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惯组气密检测装置及方法,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惯组密封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检测气密性改善密封设计,从而保证惯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到能得到具体的密封指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惯组气密检测装置,包括:充气泵、三通阀门、压力表、惯组转接工装;所述充气泵和压力表分别连接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通过惯组转接工装连接惯性测量装置,惯组转接工装与惯性测量装置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处理;所述充气泵用于给惯性测量装置进行充气,所述压力表用于监测惯性测量装置的气压;所述三通阀门包括: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第三通气口和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用于改变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第三通气口的开闭状态;
当充气状态时,第一通气口、第二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均开通,使所述充气泵、惯性测量装置和压力表三者之间互相连通;
当气密检测时,第二通气口和第三通气口开通,第一通气口闭合,压力表和惯性测量装置处于连通状态,压力表、惯性测量装置与充气泵之间断开。
所述惯组转接工装与惯性测量装置的安装面开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适用于所有具有平面盖板的惯性测量装置,通过惯组转接工装可以连接所有惯性测量装置。若惯性测量装置不存在平面盖板,也可以通过设计专门的惯组转接工装实现连接,进而检测惯性测量装置的气密性。
2)本发明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充气时只需要按下充气泵开关即可开始充气,达到预设气压后再按下开关即可停止充气。充气结束后旋转三通阀门的手柄即可转换连通状态进行气压检测,测量状态只需检测不同时间段的压力表数值变化即可完成气密性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时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5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